[发明专利]一种多功能双节棍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58106.2 | 申请日: | 2013-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110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2 |
发明(设计)人: | 李陈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陈 |
主分类号: | A63B69/00 | 分类号: | A63B69/00;F41B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双节棍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体育运动器材,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双节棍结构技术。
背景技术
双节棍是当下流行的健身运动器材,也可以作为野外防身工具,现有技术的双节棍一般都是由两个棍体及连接两棍体的铁链构成,结构功能单一,随身携带时一般需要单独使用袋子装起来,否则与之放置在一起的物品可能被双节棍的铁链缠住甚至刮坏,携带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新颖,携带方便,占据空间小且可作为手电筒的双节棍。
为实现本发明之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多功能双节棍,包括有通过连接链相连接的棍体A和棍体B,所述的棍体A的内径与棍体B的外径相配合;所述的棍体B的外端设有照明灯,棍体B内靠近照明灯的一端设有蓄电池、控制电路和发电机,发电机、照明灯及蓄电池分别与控制电路电联接;所述的连接链两端从棍体A和棍体B内穿入,分别与棍体A的外端、棍体B内的发电机输入轴相连接。手握棍体B甩动棍体A以棍体B为圆心转动,可使得连接链带动发电机转动,从而为蓄电池充电,蓄电池为照明灯供电,使该双节棍可作为手电筒使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棍体A、棍体B的外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端盖A和端盖B,端盖A上铰接有铰接件,连接链与铰接件相连,所述的照明灯设置在端盖B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连接链上连接有连接球A和连接球B,连接球A和连接球B在连接链处于拉伸状态时刚好分别位于棍体A、棍体B相邻的两端端部位置。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端盖B外径与棍体A的外径相等。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棍体A和棍体B由钢材制成,所述的端盖B为磁性材料或表面镀有磁性材料层的钢材,端盖B与棍体A端部相吸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双节棍不使用时棍体B可插到棍体A内,占据空间小,铁链被装纳在棍体B内,不会缠住其它物品造成损伤;棍体B插到棍体A内后也可作为单根短棍使用;该双节棍在使用过程中连接链的转动可带动发电机发电为蓄电池充电,再通过蓄电池为照明灯供电,节能环保;端盖B与棍体A端部相吸合,保证棍体B插到棍体A内后不脱离;连接球A和连接球B使连接链不与棍体A、棍体B相邻的两端部直接摩擦,防止了使用双节棍时手指被连接链与棍体A、棍体B之间缝隙夹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1、棍体A;2、连接链;3、棍体B;4、端盖B;5、照明灯;6、蓄电池;7、控制电路;8、发电机;9、连接球B;10、连接球A;11、铰接件;12、端盖A;13、电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一个详细的说明。
根据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双节棍,包括有通过连接链2相连接的棍体A1和棍体B3,所述的棍体A1的内径与棍体B3的外径相配合;所述的棍体B3的外端设有照明灯5,棍体B3内靠近照明灯5的一端设有蓄电池6、控制电路7和发电机8,发电机8、照明灯5及蓄电池6分别与控制电路7电联接;所述的连接链2两端从棍体A1和棍体B3内穿入,分别与棍体A1的外端、棍体B3内的发电机8输入轴相连接。
所述的棍体A1、棍体B3的外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端盖A12和端盖B4,端盖A12上铰接有铰接件11,连接链2与铰接件11相连,所述的照明灯5设置在端盖B3上。
所述的连接链2上连接有连接球A10和连接球B9,连接球A10和连接球B9在连接链2处于拉伸状态时刚好分别位于棍体A1、棍体B3相邻的两端端部位置。
所述的端盖B4外径与棍体A1的外径相等。
所述的棍体A1和棍体B3由钢材制成,所述的端盖B4为磁性材料或表面镀有磁性材料层的钢材,端盖B4与棍体A1端部相吸合。
该双节棍不使用时棍体B可插到棍体A内,占据空间小,铁链被装纳在棍体B内,不会缠住其它物品造成损伤;棍体B插到棍体A内后也可作为单根短棍使用。棍体B的外端部设有电开关13,拨动电开关13即可打开照明灯进行照明,此时,双节棍作为手电筒使用。将棍体A1和棍体B3分离,手握棍体B3甩动棍体A1以棍体B3为圆心转动,可使得连接链2带动发电机8转动,从而为蓄电池6充电,这样使用双节棍进行运动时可将部分动能转化成电脑储存在蓄电池6中,非常节能环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陈,未经李陈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5810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墙砖全自动堆摞装置
- 下一篇:一种防静电多次加料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