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废弃物两段干法消化方法及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56268.2 | 申请日: | 2013-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0479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1 |
发明(设计)人: | 李望良;张志凯;张光义;许光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P7/40 | 分类号: | C12P7/40;C12P5/02;C12M1/107;C12M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332 | 代理人: | 巩克栋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弃物 两段干法 消化 方法 及其 装置 | ||
1.一种废弃物两段干法消化方法,包括:使废弃物与微生物催化剂的混合物在第一段反应器发酵产酸后,加入碱性物质调节体系pH至7~9,然后,将反应底物输送至第二段反应器,进行产甲烷反应,实现生物催化剂循环使用和废弃物连续处理的目的;
将产甲烷反应后的反应产物与废弃物混合,重新输送回第一段反应器;所述与废弃物混合重新输送回第一段反应器的反应产物比例为1wt%~40wt%;
所述微生物催化剂与废弃物质量比为1:100~30:100;
所述微生物催化剂以微生物催化剂浓缩液的形式使用;
所述微生物催化剂浓缩液中细胞的浓度为0.5g干细胞/L~250g干细胞/L;
所述碱性物质为固态的生石灰和/或氢氧化钠;
所述方法采用一种两段式厌氧消化反应装置,所述装置由产酸和产甲烷两部分组成,产酸部分采用回转窑,所述装置按照物料流向依次包含回转窑和第二段反应器;所述回转窑前端设有进料口,后端设有碱性物质入口和沼气出口;
所述回转窑为回转窑炉体旋转,或者炉体固定,而内轴带动叶片旋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与废弃物混合重新输送回第一段反应器的反应产物比例为3wt%~35wt%。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与废弃物混合重新输送回第一段反应器的反应产物比例为5wt%~30wt%。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加入碱性物质后体系的pH为7~8.5。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加入碱性物质后体系的pH为7~8。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废弃物为纤维素糟渣、城市生活垃圾、餐厨垃圾或农业废弃物中的1种或至少2种的混合物。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素糟渣包括:白酒糟、醋糟、糠醛渣、中药糟渣或木屑废弃物中的1种或至少2种的混合物。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反应器中发酵产酸的温度为20℃~70℃。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反应器中发酵产酸的温度为25℃~65℃。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反应器中发酵产酸的温度为30℃~55℃。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反应器中发酵产酸时间为至少2天。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反应器中发酵产酸时间为3~60天。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反应器中发酵产酸时间为5~40天。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反应器中发酵产酸的压力为常压~4MPa。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反应器中发酵产酸的压力为常压~3MPa。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反应器中发酵产酸的压力为常压~2MPa。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催化剂与废弃物质量比为1.5:100~25:100。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催化剂与废弃物质量比为2:100~20:100。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催化剂浓缩液中细胞的浓度为0.8g干细胞/L~200g干细胞/L。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催化剂浓缩液中细胞的浓度为1g干细胞/L~50g干细胞/L。
2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窑前部设有菌种入口,所述菌种入口位于进料口之后。
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窑为单一回转窑。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一回转窑的炉体固定,内部设有内轴,可带动内轴上的叶片旋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5626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非接触式直流输电线路电流测量方法
- 下一篇:防雷设施雷击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