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槽正面无痕的挂钩焊接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56118.1 | 申请日: | 2013-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438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黎广信;袁小云;周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利迅达机器人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26/22 | 分类号: | B23K26/22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铭洋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6 | 代理人: | 邹常友 |
地址: | 528200 广东省佛山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槽 正面 挂钩 焊接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槽挂钩的焊接工艺,尤其涉及一种水槽正面无痕的挂钩焊接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的水槽挂钩的焊接方法大多使用电阻焊的点焊方法,电阻焊 (resistance welding)是将被焊工件压紧于两电极之间,并施以电流,利用电流流经工件接触面及邻近区域产生的电阻热效应将其加热到熔化或塑性状态,使之形成金属结合的一种方法。电阻焊方法主要有四种,即点焊、缝焊、凸焊、对焊。
凸焊是点焊的一种变型形式;在一个工件上有预制的凸点,凸焊时,一次可在接头处形成一个或多个熔核。将被焊工件之一在焊前冲出或压出凸点或凸环,用平板电极焊接。焊接过程与点焊相同。焊时凸点被压平,形成接头,可同时焊接许多点或一个环。
点焊的工艺过程:
1、预压,保证工件接触良好。
2、通电,使焊接处形成熔核及塑性环。
3、断电锻压,使熔核在压力继续作用下冷却结晶,形成组织致密、无缩孔、裂纹的焊点。
由于电极的接触面积决定着电流密度,电极材料的电阻率和导热性关系着热量的产生和散失,因而电极的形状和材料对熔核的形成有显著影响。随着电极端头的变形和磨损,接触面积将增大,焊点强度将降低。
工件表面上的氧化物、污垢、油和其他杂质增大了接触电阻。过厚的氧化物层甚至会使电流不能通过。局部的导通,由于电流密度过大,则会产生飞溅和表面烧损。氧化物层的不均匀性还会影响各个焊点加热的不一致,引起焊接质量的波动。因此,彻底清理工件表面是保证获得优质接头的必要条件。
现有技术的问题和缺点是:焊接后,表面会烧损,有压痕,后续需要打磨,浪费了人力、物力和时间,增加了产品的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要提供一种水槽正面无痕的挂钩焊接工艺,它能有效解决了焊接后水槽表面会烧损,有压痕,后续需要打磨的问题,具有减少生产工序、节约成本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槽正面无痕的挂钩焊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方式:
1、 焊接工件为搭接型式,挂钩搭在水槽背面四周的边缘上,激光从焊接工件的反面射过去形成一个熔核,将挂钩与水槽焊接在一起;
2、 水槽本体是0.5~2.5mm的SUS304不锈钢;挂钩是0.5~2.5mm的SUS304不锈钢或热浸镀锌板;
3、 采用机器人激光点焊方法,焊接速度12~13mm/s,能量20~25J,频率8~12Hz,焊点位置采用正离焦1.8~2.2mm。 。
本发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克服了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水槽正面无痕的挂钩焊接工艺,它能有效解决了焊接后水槽表面会烧损,有压痕,后续需要打磨的问题,具有减少生产工序、节约成本的特点。
附图说明
附图1为凸焊工作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的工作截面图;
附图3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中:水槽1、挂钩2、激光焊点3、上电极4、工件5、下电极6、凸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描述,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
参见附图2至3,本发明包括如下方式:
1) 焊接工件为搭接型式,挂钩(2)搭在水槽(1)背面四周的边缘上,激光从焊接工件的反面射过去形成一个熔核,将挂钩(2)与水槽(1)焊接在一起;
2) 水槽(1)本体是0.5~2.5mm的SUS304不锈钢;挂钩(2)是0.5~2.5mm的SUS304不锈钢或热浸镀锌板;
采用机器人激光点焊方法,焊接速度12~13mm/s,能量20~25J,频率8~12Hz,焊点位置采用正离焦1.8~2.2mm。
通过上述的结构和原理的描述,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基础上采用本领域公知技术的改进和替代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由各权利要求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利迅达机器人系统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利迅达机器人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5611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