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移动协同无线电监测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55749.1 | 申请日: | 2013-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521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黄铭;杨晶晶;唐皓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B17/00 | 分类号: | H04B17/00;H04W24/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1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动 协同 无线电 监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移动协同无线电监测方法,属于无线电监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此处键入技术领域描述段落。无线电监测是对空间无线电信号进行搜索、测量、分析、识别,并在此基础上对无线电发射进行测向和定位,以获取其技术参数、功能、类别、用途和位置,无线电监测是无线电频谱管理的基础。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发展,无线电波的传输环境日趋复杂,无线电监测的难度也在持续不断地增加,监测工作的有效性直接影响无线电频谱资源的有效使用、民用通信需求的保障,甚至在战时环境下决定军队及国家的安危,因此,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无线电监测工作。
传统的无线电监测是以固定监测网为基础,对重点监测区域,如考场、会场的无线电保障是通过派出监测车和监测人员,通过测向仪测向,人工排查干扰,这种方式不仅耗费人力、物力,而且对突发干扰信号的排查往往显得力不从心。以考试保障为例,在城市环境下,由于无线电波传播的多径效应,监测人员需要多人合作和多次测量才能勉强判断来波方向,待监测人员查到干扰源方向、赶到现场时,涉案人员可能已经通过无线电波完成作弊信号的发射任务,给取证工作带来困难。
对重点区域的无线电监测与保障,发明专利[201010174349.9]公开了一种无线电监测与管制系统,该系统能发射多个大功率信号,压制无线电干扰,使其无法工作,消除对社会稳定和无线电秩序的影响。
传统的无线定位系统根据接收到的场强值和电波传输模型来进行定位,例如,申请号为201210262904.2的发明专利,提供了提供一种基于定向Wi-Fi的定位系统,该系统将两个带有旋转定向天线的Wi-Fi AP放置在定位区域的两侧用来发射无线信号,客户机在定位区域进行移动,同时接收来自定向AP的无线信号,再把与信号相关的数据提供给计算装置,计算装置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算出客户机的位置并将其位置信息返回给客户机,从而对客户机进行实时定位跟踪。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机动性强、定位准确、智能化程度高的移动协同无线电监测系统,用于重点监测区域的无线电保障,能实现重点覆盖、快速发现、深度分析和精确定位。
本发明是现有固定无线电监测网络的扩展和延伸,其主要特点是通过在重点监测区域部署移动频谱传感节点,对干扰信号进行全方位的动态监测,以克服城市环境下电波传输的多径和衰落效应对无线干扰定位的影响,辅助人工排查干扰,提高排查效率。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移动协同无线电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动无线电监测系统集成了移动频谱传感节点1、无线链路2、终端3、信息处理车4、无线网络5、通信链路6及相关协议和软件,该系统与固定无线电监测网兼容。
在具体实施方案中,移动频谱传感节点1实时采集本地电磁环境的载波频率、同相(I)和正交(Q)分量等原始数据,压缩后通过无线链路2传送到信息处理车4;移动频谱传感节点1由全向天线7、低噪声放大器8、下变频器9、A/D转换器10、FPGA 11、以太网接口12、接收天线13、GPS接收机14、本振15、控制接口16、嵌入式计算机17、通信接口18、天线19及相关软件构成;全向天线7频率范围30Mz-3GHz,特征阻抗50欧;移动频谱传感节点1灵敏度为-95dBm。
无线链路可以是自建的WiFi或Wimax网络,也可以是租用的3G或4G高速网络;传输协议采用TCP/IP。
终端3是便携式的,配备了无线通信接口,可通过无线网络5接收信息处理车4发布的干扰信号的位置、频率、功率等信息;终端3可以采用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安装了定制的软件。
信息处理车4内的设备包括天线20、无线AP 21、数据库服务器22、高性能计算机23、通信设备24、通信接口25、天线26、存储器27、Web服务器28、电源29、网络接口30、通信链路6及相关软件。高性能计算机安装了云南大学信息学院无线创新实验室研制的软件,可对来自移动频谱传感节点1和固定无线电监测网络的数据进行协同处理;信息处理车4通过通信链路6与现有固定无线电监测网络相连,可通过固定无线电监测网控制中心设置移动频谱传感节点1的扫描范围、扫描时间等参数;信息处理车4内的高性能计算机23可协同处理来自移动协同无线电监测系统和固定无线电监测网络的数据,并可将处理后的数据传输到固定无线电监测中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大学,未经云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5574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