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砂抽油井不动管杆柱过泵正洗井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55309.6 | 申请日: | 2013-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329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陈蓉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爱民 |
主分类号: | E21B21/00 | 分类号: | E21B2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砂抽 油井 不动 管杆柱 泵正洗井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田采油工艺中不动管杆柱正洗井的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压控式过泵正洗阀与管、杆、泵组合构成可过泵正洗井的采油管柱。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传统的洗井方法是反洗井方式和用修井机或大型吊车作业的正洗井方式,反洗井时洗井液从油套环空注入,通过井下抽油泵从油管返出,洗井液经过油套环空,热量损失大,返回到易结蜡的管柱段时,因为洗井液温度降低,造成洗井的效果差,要达到洗井效果只有延长洗井时间,从而费工费时;正洗井方式要用修井机或大型吊车把抽油泵或柱塞从泵座内提出来建立循环通道,洗井完毕后还要重新将泵下入泵座内,反复地调参配泵,存在设备和人力投入大、技术难度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不用动力设备施工作业、洗井效率高、控制可靠、操作简便的正洗井方法,该方法中设计了一种专用的压控式过泵正洗阀将其与管、杆、泵组合,构成可过泵正洗井的采油管柱,压控式过泵正洗阀与抽油泵相配合建立起可控制的过泵洗井循环通道,该通道可根据洗井工艺要求随时打开或关闭,实现对管、杆和防砂管的过泵正洗井工艺或抽油生产工艺;
本发明中的压控式过泵正洗阀由换位机构、控制液缸和开关阀三部分组成,其原理是:过泵正洗井时,从油套环空注入控制液,当压力挤压液缸克服弹簧力后上行,将推动换位机构换位至短槽,环空压力释放后,弹簧作用液缸下行,换位机构将阀外筒运行距离限制在约1/2处,阀外筒限位台阶后移,给开关阀的上行让出运行距离;开关阀在外部压力作用下保持在关阀状态。从油管注入洗井液时,管内压力高于油套环空压力,液力推动开关阀上行,开启循环通道,洗井液从阀外筒内腔与泵座之间的间隙通过流到泵下部的防砂管内,达到循环洗井的目的。抽油生产时,再一次从环空注入控制液,液缸上行,换位机构换位至长槽,阀外筒运行距限位解除,控制压力释放后,阀外筒下行至最底位置,阀外筒上的限位台阶下移,顶住开关阀,使开关阀失去运行空间,开关阀在液压力和阀弹簧力作用下保持关闭,采油生产过程中,随着环空液面的不断下降,管内压力高于管外压力,液缸推动阀外筒下行,阀外筒的限位台阶推动开关阀下行挤压阀密封,使阀密封随压力的增大而增强密封性能。由于该压控式过泵洗井阀是一种单向循环阀,从油套环空注入液体时阀始终处于关闭状态,从而能够实现流体从管柱底部过泵进入管内的反洗井工艺,便于在特殊情况下进行反洗井作业,从而使本发明所述基于压控式过泵正洗阀的抽油井不动杆管柱正洗井方法,不仅具有过泵正洗井的特点,还具有反洗井的功能。
防砂抽油井不动杆管柱过泵正洗井方法,所述的采油管柱(见附图1),由油管(1)、抽油杆(2)、过泵正洗阀(3)、O形密封圈(4)、开关阀(5)、O形密封圈(6)、泵座(7)、泵弹性锁定(8)、泵游动凡尔(9)、泵密封(10)、泵固定凡尔(11)、防砂管(12)等组成;其中油管(1)、过泵正洗阀(3)和防砂管(12)相互之间按附图1所示的顺序通过油管螺纹连接组成抽油管柱组合;抽油杆(2)与抽油泵螺纹连接组成泵组合,管柱组合下井后,从管柱内下入泵组合,将抽油泵的泵弹性锁定(8)坐入泵座(7)内,泵密封(10)下入泵座(7)内,将抽油泵与过泵正洗阀(3)密封。
防砂抽油井不动杆管柱过泵正洗井方法,所述的压控式过泵正洗阀(见附图2),由上接头(1)、阀弹簧(2)、定位心轴(3)、定位销(4)、换位外筒(5)、换位套(6)、换位销(7)、O形密封圈(8)、连接短节(9)、O形密封圈(10)、阀外筒(11)、液压心轴(12)、O形密封圈(13)、O形密封圈(14)、限位套(15)、O形密封圈(16)、O形密封圈(17)、O形密封圈(18)、O形密封圈(19)、密封外筒(20)、开关阀(21)、游动阀(22)、阀密封(23)、隔环(24)、阀密封(25)、阀心轴(26)、O形密封圈(27)、泵座下接头(28)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爱民,未经陈爱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5530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效交换膜电解水制氢装置
- 下一篇:光伏焊带涂锡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