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外置疏液阀与工质储罐的组合式热管换热器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53902.7 | 申请日: | 2013-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232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9 |
发明(设计)人: | 黄连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连杰 |
主分类号: | F28D15/02 | 分类号: | F28D1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4009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置 疏液阀 工质 组合式 热管 换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领域,尤指外置疏液阀与工质储罐的组合式热管换热器
背景技术
节能减排已成为国家的重要国策,也是举世注目的大事情。换热设备用量巨大,提高其换热效率已经成为节能技术的突破点。
利用工质相变实现强化传热的热管技术,从七十年代开始就已经完成了从理论到实践的突变,目前已用于航空航天,精密电子以及废热的回收利用等等。
热管技术目前正从孤立向组合式发展,相关论文和专利发展很快,但都未采用疏水阀和工质储罐,其结果往往会出现汽液混流、紊乱,运转往往难以通畅,严重时会出现“气堵”问题,会使系统瘫痪‘半瘫痪。
发明内容
为解决已有技术之不足,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外置疏液阀与工质储罐的组合式热管换热器,接受废热热量并利用工质相变高速传热量的热管2,其下端用液体工质输出管1连通,上端用液体工质收集管8连通;液体工质收集管8与液体工质输出管1用外置的疏液阀7、工质储罐4及阀门3连通;系统另附有抽真空、充装恒沸点工质的阀门9和排气管(工质装入管)10。
液体工质收集管8在接热水箱中有一定的倾斜,其与热管的上端连接时,热管的上端高于液体工质收集管的底端2-5CM,这样就更容易使液体工质流向疏水阀7和工质储罐4,气液分离也就更完全,运行更流畅。
液体工质收集管8外部有许多散热翅片,有利于把工资的热量传递给换热水箱12中的水。
阀门9和排气管(工质装入管)10的设置有利于抽真空和工质装入,在初启动和维修过程中应用方便。
疏液阀7的设置使系统汽液分离更完善,热交换速度提高。
阀门3和工质储罐的设立可随时停止系统运转,修于维修。
阀门13的设立可以在关闭阀门3的情况下放出液体工质,也可以更换新的适用的液体工质。
本发明专利的实施,使系统的加工、安装、维修十分方便,该系统运行流畅,换热率高;尤其是该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开动和停车十分方便,更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更换不同沸腾温度的恒沸点工质。
附图说明
图1为外置疏液阀与工质储罐的组合式热管换热器示意图。
其中:1、为液体工质输出管;2、为热管;3、为阀门;4、为工质储罐;5、为绝热隔板;6、为进水口;7、为疏液阀;8、为液体工质收集管;9、为阀门;10、为排气管(工质装入管);11、为出水口;12、为换热水箱;13、为工质排放阀门;14、为下部壳体;21、为废热烟气进口;22、为废热烟气出口。
绝热隔板下放的热管的传热翅片和换热水箱内液体工质收集盒外附的传热翅片未画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与实施本专利,下面结合附图给出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1、开车前的准备
关闭阀门3、阀门13、开启阀门9从排气管(工质装入管)10安放正空泵和工质注入泵,开动真空泵抽至真空后注入适量的液体工质,工质通过疏液阀7流入工质储罐4,然后关闭阀门9。
2、运行
从换热水箱12的入口6送进需加热的冷水;开启阀门3,让液体工质流入液体工质输入管1和热管2,让废热烟气从其入口21进入并从其出口22排出;热管2内的液体工质接受来自废热烟气的热量,变为蒸汽后进入液体工质收集管8,气体工质将热量通过液体工质收集管8的外壁和带有的散热翅片传递给冷水,冷水加热到需要的温度即可使用;在此同时,汽体工质变为液体工质,经过倾斜的液体工质收集管的底部流入疏液阀7,排除了夹杂蒸汽的液体工质通过工质储罐4、阀门3重新回到液体工质输出管1和热管2,实施了单向高速流动。
3、停车与维修
在运转过程中,只要关闭阀门3,工质就会迅速在热管1中蒸发,再经液体工质收集管8凝结,全部回流到工质储罐4,这样就实现了停车,停车后即可拆解、更换有关部件进行维修。
4、更换工质
按3的程序实现停车后,可以打开阀门9和阀门13放出在用工质(一般收集在容器中保存以便再用或回收);然后关闭阀门13,然后再按1的程序重新做好开车准备,最后按2的程序实施设备的重新正常运转。更换工质可以改变出水温度,防冻温度,对用户十分方便有利。
以上所诉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有关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作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连杰,未经黄连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5390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卡及智能卡交易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EPS阻燃建筑夹芯板及其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