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锂‑空气电池电解液体系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53620.7 | 申请日: | 2013-0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9689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08 |
发明(设计)人: | 刘杨;王德宇;林欢;方燕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M12/08 | 分类号: | H01M12/08 |
代理公司: | 上海一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66 | 代理人: | 祝莲君,雷芳 |
地址: | 31520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气 电池 电解液 体系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化学储能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到适用于锂-空气电池的电解液体系以及含所述电解液体系的锂-空气电池。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高速发展,电子设备小型化、微型化、便携化已成为普遍趋势,目前常用的便携电源中,锂离子电池的容量和能量密度已是传统便携电源中最高的种类,但仍然不能满足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需求,因此新一代高能量、高容量的便携电源体系成为电化学工作者紧迫的目标和方向,为此,锂-空(氧)气电池的相关研究日益受到关注。
锂空气电池是一种用锂作阴极,以空气中的氧气作为阳极反应物的电池。由于锂-空(氧)气电池的阴极活性物质为氧气,因此具有较高理论电容量(3.81Ahg-1),可达锂离子电池的50-100倍,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然而,目前锂-空气电池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电解液体系等诸多因素的限制,能够达到的实际放电容量较低。现有技术的电解液体系仅能提供约700~3000mAh/g的放电容量,远低于理论容量的最大值。
现有技术中提供了一种双电解液体系,即通过只在金属锂的负极使用有机电解液,正极的空气级使用水性电解液,用只能通过锂离子的固体电解质从中隔开,通过使用多重电解质改善锂-空气电池的放电容量。然而,该电解液体系需要的电池结构与现有的电池结构不相容,且制造成本高,不适合工业应用。
综上所述,本领域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可以有效提高锂-空(氧)气电池放电容量的电解液体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容量锂-空气电池电解液体系,可以有效提高锂空气电池的放电容量。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锂-空气电池的电解液体系,所述电解液体系包括适用于锂-空气电池的有机溶剂以及溶解于所述有机溶剂中的电解质,其中所述电解质在电解液体系中的浓度按锂离子计为1.4~7mol/L。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有机溶剂的有机物成分占溶剂总体积的85%以上,较佳地90%以上,更佳地95%以上。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有机溶剂选自下组:醚类溶剂、砜类溶剂、酯类溶剂、酰胺类溶剂、离子液体等有机溶剂,或其组合。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有机溶剂包含下列组分:醚类溶剂;和任选的选自下组的溶剂:砜类溶剂、酯类溶剂、酰胺类溶剂、离子液体、锂离子液体类有机溶剂,或其组合。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有机溶剂是醚类溶剂与砜类溶剂的混合溶剂。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有机溶剂是醚类溶剂与离子液体的混合溶剂。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有机溶剂是醚类溶剂和酯类溶剂的混合溶剂。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有机溶剂是醚类溶剂。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醚类溶剂选自下组:H3C(CH2)n-O(CH2CH2O)m-(CH2)nCH3、γ-羟基丁酸内酯、三聚乙醛、桉树脑,以及上述溶剂的部分或全氟代衍生物,或其组合;其中,m为0~10,各n独立地为0~4;较佳地,m=2~6,n=0~2。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醚类溶剂是四乙二醇二甲醚(TEGDME)或二甲基亚砜(DMSO)。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砜类溶剂选自下组:二甲基亚砜,二甲基砜,甲乙基砜,或其组合;和/或
所述酯类溶剂为碳酸酯类溶剂,较佳地,所述酯类溶剂选自下组:取代或未取代的碳酸乙烯酯,取代或未取代的碳酸丙烯酯,取代或未取代的碳酸二甲酯,取代或未取代的碳酸二乙酯,取代或未取代的碳酸甲乙酯,或其组合;其中,所述取代指化合物中一个或多个任选的氢原子被卤素替换;和/或
所述的酰胺类溶剂选自下组: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乙基甲酰胺,或其组合。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砜类溶剂是二甲基亚砜。
在另一优选例中,将所述的砜类溶剂和醚类溶剂配成混合溶剂使用。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酯类溶剂为碳酸丙烯酯。
在另一优选例中,将所述的酯类溶剂和醚类溶剂配成混合溶剂使用。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电解质在电解液体系中的浓度按锂离子计为1.5~5mol/L,更佳地为2~3mol/L。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离子液体包括阳离子和阴离子,且所述阳离子选自下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5362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螺纹辅助的弹性圆环插孔连接器
- 下一篇:一种三叶青的栽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