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乘客输送装置及乘客输送装置的安全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53560.9 | 申请日: | 2013-0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595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松本健司;松本达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B66B29/00 | 分类号: | B66B29/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刘建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乘客 输送 装置 安全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扶梯和电动通道等乘客输送装置及其所具备的安全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用来防止乘客被自动扶梯彼此之间的交叉部或自动扶梯和建筑结构物之间的交叉部夹住的安全设备的结构。
背景技术
在乘客输送装置中,作为防止乘客被自动扶梯彼此之间的交叉部或者自动扶梯和建筑结构物之间的交叉部夹住的安全设备,具有可动警告板及固定保护板(参照JEAS-A406)。
作为上述安全设备的结构,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方案,其包括堵住交叉部的楔状空间的三角形主板体和与主板体的前缘接合的筒状的前缘体。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327252号公报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安全设备中存在以下问题:由于主板体和前缘体的刚性不同,因此在承受负载时,位于主板体和前缘体的接合部上端的刚性骤变部最容易破损,使得整个主板体以最为接近向结构体安装的安装部的接合部的端部为破损的起点破损。即,当因乘客倚靠或者碰撞所产生的负载作用在安全设备时,由于安全设备的向结构体安装的安装部与成为破损的起点的刚性骤变部之间的距离短,因此在刚性骤变部产生大的负载而导致安全设备易于破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对作用在安全设备上的负载而难以破损的安全设备。
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乘客输送装置,其具有:设置在建筑结构物上的乘客输送装置主体;及设置在所述乘客输送装置主体与所述建筑结构物的结构体之间的交叉部或所述乘客输送装置主体与其他乘客输送装置主体之间的交叉部的安全设备,所述乘客输送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安全设备具有主板体和利用接合部与所述主板体的前缘接合的圆筒状的前缘体,所述接合部的上端位于比所述前缘体的上端靠下方的位置。
发明效果
如此,通过使接合部的上端位于比前缘体的上端靠下方的位置,能够将前缘体的上部设置成非接合部,能够加长安全设备中的向结构体安装的安装部的孔、与位于主板体和前缘体之间的接合部的上端的刚性骤变部之间的距离,从而能够减小刚性骤变部的反作用力。而且,由于能够减小刚性骤变部的反作用力,因此能够形成为应对因乘客倚靠或碰撞产生的负载而难以破损的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自动扶梯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自动扶梯、结构体及安全装置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图3是安全设备的结构图。
图4是沿着安全设备的A-A线剖开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图4中的现有结构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 自动扶梯
2 框体
2a 上部水平框架
2b 中间框架
2c 下部水平框架
3 驱动链轮
4 从动链轮
5 踏板链条
6 踏板
7 栏杆面板
8 移动扶手
9 驱动装置
9A 电动机
9B 制动器
9C 运行控制部
10 动力传递链条
11 商用电源
12 结构体
13、14 安全设备
13A 主板体
13B 前缘体
13C 孔
13D 接合部
13E 非接合部
13F 刚性骤变部
L 刚性骤变部与孔之间的距离
R 反作用力
W 负载
X 破损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各附图中,对相同或者类似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其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举出自动扶梯作为乘客输送装置的一例,对在建筑结构物(建筑物)的结构体和乘客输送装置主体交叉的交叉部设置安全装置的示例进行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5356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