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红外触摸屏的图形识别方法、装置及红外触摸屏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53542.0 | 申请日: | 2013-0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235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9 |
发明(设计)人: | 张庆龙;王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创维光电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2 | 分类号: | G06F3/042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7 | 代理人: | 张全文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红外 触摸屏 图形 识别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触摸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红外触摸屏的图形识别方法、装置及红外触摸屏。
背景技术
现有的红外触摸屏,是利用横轴X轴、纵轴Y轴方向上密布的红外发射管矩阵以及接收管矩阵来检测并定位用户的触摸点。首先,红外触摸屏在显示器的前面安装一个电路板外框,电路板在屏幕四边排布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一一对应成横竖交叉的红外矩阵。在使用触摸屏幕时,触摸物体就会挡住经过该位置的横竖两条红外线,因而可以判断出触摸点在屏幕的位置。红外触摸屏,是高度集成的电子线路整合产品。红外触摸屏包含一个完整的整合控制电路,和一组高精度、抗干扰红外发射管和一组红外接收管,交叉安装在高度集成的电路板上的两个相对的方向,形成一个不可见的红外线光栅。内嵌在控制电路中的智能控制系统持续地对二极管发出脉冲形成红外线偏震光束格栅。当触摸物体如手指等进入光栅时,便阻断了光束。智能控制系统便会侦察到光的损失变化,并传输信号给控制系统,以确认横轴X轴和纵轴Y轴坐标值。
目前,现有的红外触摸屏只能识别触摸点位置,计算出触摸点坐标,不能识别触摸物体的图形,无法实现个性化触摸操作;因此,现有的红外触摸技术极大地限制了红外触摸技术的应用领域。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红外触摸屏的图形识别方法,当红外触摸屏扫描到触摸物体时,识别出触摸物体的图形,以解决现有红外触摸屏只能得到单个触摸点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基于红外触摸屏的图形识别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控制红外触摸屏的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对触摸物体进行多角度扫描;
接收多角度扫描数据;
根据所述多角度扫描数据和图形识别算法,得到触摸物体的图形。
本发明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红外触摸屏的图形识别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扫描单元,用于控制红外触摸屏的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对触摸物体进行多角度扫描;
数据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多角度扫描数据;
执行单元,用于执行图形识别算法;
识别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多角度扫描数据和执行单元的图形识别算法,得到触摸物体的图形。
本发明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外触摸屏,所述红外触摸屏包括上述的基于红外触摸屏的图形识别装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红外触摸屏的图形识别方法、装置及红外触摸屏,当用户在使用红外触摸屏时,控制红外触摸屏边框上的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对触摸物体进行多角度扫描以获取多角度扫描数据,通过图形识别算法处理所述多角度扫描数据后,得到触摸物体的图形;从而,本发明通过红外触摸屏,实现对触摸物体的图形的识别,更具人性化和实用性,并且根据识别结果,可以执行相应的操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基于红外触摸屏的图形识别方法的实现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基于红外触摸屏的图形识别装置的组成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基于红外触摸屏的图形识别方法的具体实现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为了说明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实施例一:
图1示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红外触摸屏的图形识别实现流程,其过程详述如下:
步骤S101,控制红外触摸屏的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对触摸物体进行多角度扫描。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红外发射管和所述红外接收管为安装在触摸屏周边。预先设定红外发射管与红外接收管的一一对应关系以组成不同的发射接收红外组;更优的是,所述发射接收红外组组成的红外线的角度至少具有三组不同的角度,例如:所述发射接收红外组的红外线的角度不但包括水平方向的角度、垂直方向的角度,还包括45度方向的角度以及其它方向的角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创维光电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创维光电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535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