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控制装置、具有控制装置的移动台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53245.6 | 申请日: | 2013-0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9779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7 |
发明(设计)人: | 李亚军;林哲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发科技(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88/06 | 分类号: | H04W88/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万慧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11 | 代理人: | 于淼,杨颖 |
地址: | 新加坡启汇城***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 装置 具有 移动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应用于移动台的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存取计算以及网络的发展需求,各种无线通信技术已经得到发展,例如GSM、GPRS、EDGE、UMTS、W-CDMA、CDMA2000、TD-CDMA、WiFi、WiMAX、LTE、LTE-A、TD-LTE等技术。一般说来,一个移动电话仅支持一种无线通信技术,而且可以透过所支持的无线通信技术为用户提供灵活的连续移动通信,无论其位置如何。但是在当今的商务世界里,移动电话成了更方便导引商务的必须工具,对于商务人士来讲,具有一个额外的移动电话,尤其可以用作商务使用是一个必须选择。其他人可能觉得多带一个移动电话可能对于节省/控制无线服务收费成本是一个好选择。但若是携带多个移动电话,移动电话之间相互切换以及携带都将是一个麻烦。为了为多用户识别(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以下简称SIM)卡提供方便的选择方式,已经开发出多卡移动电话,多卡移动电话一般指具有两个或者更多无线通信模块,每个通信模块分别使用一个独立的SIM卡进行发送以及接收的通信装置。多卡设计允许用户同时或者非同时启动通信或者接收呼叫。因此,多卡移动电话可以用于商务人士以及家庭、城市、国家之间的旅行人。
多卡移动电话可以解决用户对于多张SIM卡的使用需求,而目前多卡移动电话的设计大都不够友好:在目前的多卡移动电话中,用户必须在屏幕弹出的对话框上点选欲拨号的SIM卡,才能透过被点选的SIM卡拨话。然而,当用户无法手持电话时,如正在驾驶车辆,用户利用车辆的免持听筒功能或是蓝芽耳机与受话人进行语音交谈。此时,若用户欲选择SIM卡时,必须将车辆停在一旁以便拿起移动电话,点选欲拨号的SIM卡,才能透过特定的SIM卡拨话,因而造成许多不便。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控制装置、移动台和控制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控制装置,应用于移动台中,该移动台具有第一插槽以及第二插槽,用以耦接第一用户识别卡以及第二用户识别卡,该控制装置包括:语音识别模块,根据语音输入产生识别信号,其中该识别信号的用户识别卡信息与该语音输入的第一语音成分有关,该第一语音成分用以指定该第一或第二用户识别卡;以及互动控制模块,从该识别信号中,撷取该用户识别卡信息,并根据该用户识别卡信息,选择该第一或第二用户识别卡拨打电话。
本发明又提供一种移动台,包括:第一插槽,用以耦接第一用户识别卡;第二插槽,用以耦接第二用户识别卡;以及控制装置,包括语音识别模块以及互动控制模块,用以根据语音输入,选定该第一或第二用户识别卡,拨打电话;其中,该语音识别模块根据该语音输入产生识别信号,其中该识别信号的用户识别卡信息与该语音输入的第一语音成分有关,该第一语音成分用以指定该第一或第二用户识别卡;该互动控制模块从该识别信号中,撷取该用户识别卡信息,并根据该用户识别卡信息,选择该第一或第二用户识别卡拨打电话。
本发明再提供一种控制方法,应用于移动台中,该移动台具有第一插槽以及一第二插槽,用以耦接第一用户识别卡以及一第二用户识别卡,该控制方法包括:识别语音输入,用以产生识别信号,其中该识别信号的用户识别卡信息与该语音输入的第一语音成分有关,该第一语音成分用以指定该第一或第二用户识别卡;撷取该用户识别卡信息;根据该用户识别卡信息,选择该第一或第二用户识别卡;以及利用被选择的用户识别卡拨打电话。
利用本发明提出的控制装置、移动台和控制方法可通过语音来选择用户识别卡,进而提高拨打电话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移动台内部的部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移动台的另一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互动控制模块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发科技(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未经联发科技(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5324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