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保护性耕作苗前用复合除草剂的制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052990.9 申请日: 2013-02-01
公开(公告)号: CN103098813A 公开(公告)日: 2013-05-15
发明(设计)人: 张德健;路战远;王玉芬;张向前;张建中;程玉臣;张荷亮;张园;白海;咸丰;景振举;张富荣;郭晓霞 申请(专利权)人: 张德健;路战远
主分类号: A01N47/36 分类号: A01N47/36;A01N43/70;A01N25/28;A01P13/0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010021 内蒙古自*** 国省代码: 内蒙古;1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保护性 耕作 苗前用 复合 除草剂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农药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保护性耕作大豆田苗前用新型除草剂制备领域。

背景技术

保护性耕作为提高农业工效,解放农业劳动力发挥了巨大作用。随着保护性耕作实施规模的扩大和时间的延续,一些区域性的草害发生扩展迅速,部分杂草危害日趋严重。保护性耕作和传统耕作相比,由于取消了铧式犁翻耕处理杂草的手段,且地表有秸秆覆盖或秸秆残茬留存,从而使得在保护性耕作地里的杂草发生及危害日益严重,给传统的化学除草、机械或人工除草都带来一定困难。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农田杂草增多,发育参差不齐,杂草发生程度加重;

2.免耕作业保护了农田杂草的生长环境,致使后茬杂草密度高、草龄大,增加了防治难度;

3.除草剂用量增加,一定程度地加重了环境污染程度;

4.杂草发生严重的保护性耕作农田粮食减产,商品性降低。

杂草危害现已成为进一步扩大和稳定发展保护性耕作的重要限制因素。

大豆是植物蛋白食品及饲料的主要来源,也是榨油的原料之一。中国目前每年种植面积达750多万hm2,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6.7%,总产量的2.5%。

保护性耕作大豆长期栽培中形成了复杂的杂草群。常见的一年生禾本科杂草有稗草、狗尾草、金狗尾草及马唐、野燕麦、牛筋草等;一年生阔叶杂草有苍耳、苋;龙葵、凤花菜、铁苋菜、香薷、水棘针、狼把草、柳叶刺蓼、酸模叶蓼、猪毛菜、藜、菟丝子、鸭跖草、马齿苋、猪殃殃等;多年生杂草有问荆、苣荬菜、刺儿菜、芦苇等。

大豆田除草剂的施药方式主要为播前混土处理、播后苗前土壤处理和苗后茎叶处理。可根据田间杂草种群的发生情况,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当的施药方式和除草剂种类。

播前、播后苗前土壤处理的特点是:防除杂草于萌发期和造成危害之前,防患于未然;早期控制杂草,可以延迟或减少中耕次数。播前施药混土只需较少降雨和土壤水分;干早对药效的影响不大;播前施药混土能增强对深层出土的一年生阔叶杂草和部分禾本科杂草的防治;采用大雾滴喷雾,可以减轻和防止对周围敏感作物的危害;可以秋施,避免春施时土壤干旱和跑墒。播后苗前施药要求施药后必须保持土壤湿度;否则药效差,甚至无效。同时,苗前施药还存在其他问题,如药量与药效受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PH值的影响;在沙质-土壤中,大雨会将某些除草剂淋到大豆种子的发芽部位而发生药害。

如果苗前施药效果不理想,可以采取苗后施药的方式补救。苗后茎叶处理的特点是:受土壤类型和湿度的影响小;针对性较强,可以根据实际草害用药。但其杀草谱多数较窄;且用药时易对周围作物造成危害;有些高温时使用的除草剂对大豆也会造成危害;干早时,杂草缓慢生长,药效不好;另外除草时间越晚大豆的生长及产量受到的影响越大。

因此,对大豆田杂草进行化学防除时,当田中杂草以分散方式发生时,应尽量以苗前土壤处理方式施药,且要选择持效期稍长的除草剂品种。

大豆田杂草的危害在于:

1、与作物争水、肥、光能,侵占地上和地下部空间,影响作物光合作用,干扰作物生长,降低粮食产量,影响产品质量;

2、诱发和传播病虫害;

3、增加农业生产费用;

4、影响人畜健康;

5、影响水利设施

现有技术中有很多种类的大豆田化学除草剂,用于防除不同种类的大豆田杂草,但是这些除草剂存在问题有:

1、防除的广谱作用不够,防除的能力不强。

2、用药量较大,使用率较低,从而导致残留量较多,这对于作物、土壤、人畜都是有危害的。

3、现有技术有将农药微囊化的先例,但缺点在于包封率不高,制备的微囊的细微化程度、流动性不足,制备工艺不够优化。等等。

相关现有技术有如下:

CN102362590A

CN101473816B

CN101622987B

CN101743960B

CN101461359B

CN1884513B

CN102669115A

CN1491540A

《不同乳化工艺作微囊化的比较》

《毒死蜱微囊悬浮剂的制备及微囊化条件的优化》

《氟虫腈微囊粒剂的制备》

《界面聚合法制备农药微囊剂》

《乳酸菌微囊化工艺的初步研究》

《微囊化技术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微生物农药剂型与微囊化技术》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德健;路战远,未经张德健;路战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5299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