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雪地与非雪地路面两用自行车在审
申请号: | 201310052595.0 | 申请日: | 2013-0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125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2 |
发明(设计)人: | 韩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旭 |
主分类号: | B62K13/00 | 分类号: | B62K13/00;B60C2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76 黑龙江省哈尔滨***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雪地 路面 两用 自行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行车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雪地与非雪地路面两用自行车。
背景技术
我国大多数地区都地处温带,尤其是北部地区会有雪季,随着节能环保低碳生活的提出,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骑自行车出行,但是自行车在冰雪路面上行走吃力寸步难行,于是自行车在雪季不得不被闲置,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08年公开的雪地与公路两用越野自行车(200820211729.3)。其特征:在后轮胎上安装若干扒雪板,在后滑雪撬上中间,设一个后轮胎槽。这种设计的缺陷在于:安装扒雪板之后自行车行驶过程中很容易与地面卡死而不能转动,平稳性不好,并且过渡到非雪地路面时,必须更换去掉扒雪板,同时,因为前滑雪撬没有槽,所以在转弯等灵活性方面表现很差。在有冰雪混合的路面上寸步难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在雪地与非雪地路面上都可以灵活行驶,平稳性强的一种新型雪地与非雪地路面两用自行车。
本发明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雪地与非雪地路面两用自行车包括,普通自行车、前车轮、后车轮、轴承杆、支撑杆、连接件、雪板、扒雪防滑环带构成,其特征是分别在普通自行车的前车轮、后车轮下分别安装连接有雪板,并且在后车轮上安装有若干扒雪防滑环带。
所述的一种新型雪地与非雪地路面两用自行车,其特征是分别在前车轮、后车轮的轴承杆上、把支撑杆上端的轴孔装配进轴承杆上,支撑杆下端与雪板上连接件连接在一起。
所述的一种新型雪地与非雪地路面两用自行车在雪板上,其特征是分别在前车轮、后车轮位置处,设置一个可以放进它们的雪板槽。
所述的一种新型雪地与非雪地路面两用自行车在雪板上,其特征是扒雪防滑环带两侧分别连接有尼龙钩带和尼龙绒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保留了自行车的经典设计中的合理部分,其平衡、转弯与骑行方式没有发生什么大的变化,会骑自行车的人不用经过特殊调练就可以骑行。
2,在雪地和非雪地路面上不用做任何变换就能平稳行驶。
3,在雪地和冰雪混合路面上不打滑。
4,转弯等灵活性方面与普通自行车几乎相同。
5,可利用普通自行车改装而成,造价低,普通自行车生产线稍加改造就可批量生产,成本低,利润空间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雪板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扒雪防滑环带结构示意图
图中1.普通自行车、2.前车轮、3.后车轮、4.轴承杆、5.支撑杆、6.连接件、7.雪板、8.扒雪防滑环带、9.雪板槽、10.轴孔、11.尼龙钩带、12尼龙绒带。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图3可知一种新型雪地与非雪地路面两用自行车,包括普通自行车1、前车轮2、后车轮3、轴承杆4、支撑杆5、连接件6、雪板7、扒雪防滑环带8构成,其特征是分别在普通自行车1的前车轮2、后车轮3下分别安装连接有雪板7,并且在在后车轮3上安装有若干扒雪防滑环带8。
所述的一种新型雪地与非雪地路面两用自行车,其特征是分别在前车轮2、后车轮3的轴承杆4上、把支撑杆5上端的轴孔10装配进轴承杆4上,支撑杆5下端与雪板7上连接件8连接在一起。
所述的一种新型雪地与非雪地路面两用自行车,其特征是分别在前车轮2、后车轮3位置处,设置一个可以放进它们的雪板槽9。
所述的一种新型雪地与非雪地路面两用自行车在雪板7上,其特征是扒雪防滑环带8两侧分别连接有尼龙钩带11和尼龙绒带12。
上面所述的该发明实施方案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一种可行实施方案的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思想的前提下,本领域的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旭,未经韩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5259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