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门或窗的把手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052589.5 | 申请日: | 2013-02-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439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 发明(设计)人: | 大卫·格林伯里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斯特拉尔锁具私人责任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5B1/00 | 分类号: | E05B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赛嘉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04 | 代理人: | 余朦;杨莘 |
| 地址: | 澳大利亚*** | 国省代码: | 澳大利亚;AU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把手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门或窗的把手。
本发明主要被开发以与用于铰接门或窗的枢转把手和用于滑动门或窗的固定把手一起使用,并且将在下文中参照这些应用进行描述。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具体应用并且还适于双折叠门或窗。
背景技术
某些建筑法规指定从把手下侧到门面的最小余隙或间隙。门面是门的位于把手的中央握持部后面的任何部分。在澳大利亚,相关标准是AS1428.1-2009“Design for access and mobility Part 1:General Requirements for Access–New Building Work(用于入口和移动性的设计第一部分:入口的常规要求—新建筑作业)”。
门面(余隙的参考对象为门面的表面)可以由各种材料构成,这些材料包括玻璃、丝网、铝或木材。对于具有外部框架的玻璃或丝网门,通常存在相对于把手的距框架表面(门把手安装在框架表面上)和玻璃丝网的表面的高度变化。对于不同的门类型和设计来说,该高度变化往往不同。由于玻璃或丝网在框架内并非位于中央,故高度变化还可从门的一侧向另一侧改变。
已知把手的缺点是高度变化,并且该高度变化对把手下侧与门面之间的余隙的影响极大地限制了可安装具体把手并满足余隙要求的门结构的数量。这是因为,在固定至一个门时满足余隙要求的把手在固定至另一个门时可能不满足的余隙要求。这需要门把手制造商生产特定的门把手以适合各种门设计,这十分昂贵且需要复杂的存货控制以用于正确订货和供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基本克服或至少改善上述缺点。
相应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门或窗的把手,该把手包括:
第一把手部,具有外表面;
至少一个第二把手部,该至少一个第二把手部中的每一个具有至少一个内表面;以及
可调节装置,适于允许相对于第一把手部的位置调节第二把手部的内表面的位置。
把手优选地包括具有一个内表面的一个第二把手部。
第二把手部优选地通过可调节装置安装至第一把手部。
在一种形式中,可调节装置允许相对于第一把手部直线地调节第二把手部的位置。在另一种形式中,可调节装置允许相对于第一把手部弧线地调节第二把手部的位置。
第一把手部优选地包括握持部。握持部优选地包括外表面。第二把手部优选地安装至握持部。在一种形式中,把手包括安装部,该安装部靠近握持部的端部。在另一种形式中,把手包括一对安装部,这对安装部分别靠近握持部的两端。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门把手适于安装至锁眼盖。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门把手形成锁体的一部分,或适于安装至锁体。在又一个实施方式中,门把手适于安装至门。在又一个实施方式中,门把手适于安装至窗。
附图说明
现在将参照附图仅通过实施例描述优选实施方式,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第一个实施方式的具有一对门把手的门把手装置的顶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门把手装置的剖面顶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门把手之一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图3所示的门把手的部分分解立体图;
图5是图1所示的门把手装置的外部立体图;
图6是图1所示的门把手装置的内部立体图;
图7是根据第二个实施方式的门把手的剖面顶视图;
图8是根据第三个实施方式的门把手的剖面顶部侧视图;
图9是根据第三个实施方式的具有一对门把手的门把手装置的顶视图;
图10是图9所示的门把手装置的剖面顶视图;
图11是图9所示的门把手之一的分解立体图;
图12是图11所示的门把手的部分分解立体图;
图13是图9所示的把手装置的外部立体图;
图14是图9所示的把手装置的内部立体图;
图15是门把手的第五个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
图16是门把手的第六个实施方式的顶视图;以及
图17是图16所示的门把手的剖面顶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6示出门把手装置20,门把手装置20具有内部门把手22a和相同的外部门把手22b的第一个实施方式。门把手装置20用于铰接(即,枢转)类型的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斯特拉尔锁具私人责任有限公司,未经奥斯特拉尔锁具私人责任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5258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卧式带锯机
- 下一篇:选矿废渣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及其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