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型盆地不同深度地下水循环量的确定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310052326.4 | 申请日: | 2013-01-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645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 发明(设计)人: | 侯光才;黄金廷;王晓勇;董佳秋 | 申请(专利权)人: | 尹立河 |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710054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大型 盆地 不同 深度 地下 水循环 确定 方法 | ||
1.一种大型盆地不同深度地下水循环量的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建立地下水数值模型,用于刻画地下水水头在空间上的分布;
步骤2:确定剖面上粒子的位置及代表的地下水补给量;
步骤3:利用粒子示踪技术确定最大循环深度;
步骤4:输出结果,统计分析不同深度地下水的循环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水循环量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该步骤3中,确定最大循环深度的具体过程为:
步骤3.1:首先确定剖面水流数值模拟的水位、剖面上的渗透系数和孔隙度;每个节点的水平和垂向的地下水流速利用向前差分的方法计算;
步骤3.2:利用水位判断哪些单元是地下水的补给单元,并依据达西定律计算出这些单元的补给量;
步骤3.3:分别在这些单元的中心放置示踪粒子,示踪粒子在地下水动力场的作用下,以一定的时间步长作粒子示踪,直到粒子的垂向运移方向发生改变时,记录下粒子的位置,这个位置就是通过这些单元补给的地下水最大循环深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水循环量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一个单元的粒子示踪计算的具体流程为:
a.打开数据文件,从三个文件中读取模拟所需要的数据;
b.计算渗透速度,在有补给的潜水面上进行示踪;
c.以一定的步长计算粒子的运动轨迹;
d.判断运动方向是否向下,如果是,返回到步骤c;如果否,执行步骤e;
e.计算此单元的补给量和最大循环深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尹立河,未经尹立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52326.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