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料斗仓壁振打气锤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52306.7 | 申请日: | 2013-0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860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赵东楼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东楼 |
主分类号: | B65D88/66 | 分类号: | B65D88/6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5000 安徽省淮北市杜集区开渠中路69号***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料斗 仓壁振打 气锤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固体颗粒物料输送过程中的疏通装置,更确切地说属于一种清理料斗堵塞使物料输送通畅的空气锤。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原煤仓经常堵煤是困扰火力电厂正常运行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特别是在阴、雨天煤的表面水分高的时候就更加严重,不仅严重影响锅炉的安全运行,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还会对工人的人身安全构成威胁,不但影响安全性还影响经济性。原煤仓常见的堵塞现象主要有卡塞、成拱、结块、粘附等。
现有的方法均存在一定的不足,只能从一定程度上缓解或短时间解决问题,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堵煤故障,特别是对湿煤、粘性大的煤等更是显得无能为力,从而给生产带来极大的不便。比如:仓壁振动器或仓壁激振器利用高频抖动代替人工敲打,缺点是效率不高,不能使物料形成的拱桥受到破坏,同时在已经形成堵煤时越振越实,同时有时也可能撕裂煤仓焊缝、使斗壁上防堵煤衬板松脱、对煤仓造成损害;空气炮作用面积小,容易形成鼠洞,应用效果不佳。尤其是在夏、秋雨季,煤中水分大(一般在6%~12%)且灰分高(30%~40%)、煤仓鞘度大时,煤粉会在斗壁上黏结,并逐渐增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全性能好、使用方便的料斗仓壁振打气锤。
本发明包括缸体、活塞、活塞杆,活塞连接活塞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左支座、右支座、锤头,在左支座上设有左进气孔、左进气通道和带凹槽的圆凸台,在右支座上设有右进气孔、右进气通道、带凹槽的圆凸台和端台;所述的圆凸台的外圈开有阳螺纹,缸体设有阴螺纹,两者螺纹连接;在左支座、右支座的圆凸台上设有凹槽用于安装密封圈Ⅰ,在圆凸台的端面设置耐冲击的橡胶垫Ⅰ;所述的活塞设有2-3个凹槽,在凹槽位置安装密封圈Ⅱ,活塞的两边设置耐冲击的橡胶垫Ⅱ,活塞的一边还设置缓冲弹簧;所述的右支座与活塞杆的连接处设置密封圈Ⅲ,端台与活塞杆的连接处设置防尘垫圈;所述的活塞杆连接锤头。
所述的左支座、右支座上对应各开有4个贯通的连接孔,设置连接杆穿过连接孔用螺帽固定连接左支座、右支座。
所述的活塞杆与锤头之间焊接并丝,防止锤头脱落。
所述的左进气孔连接左气管、右进气孔连接快速排气阀,快速排气阀连接右气管,快速排气阀和右气管之间设有调节阀门;左气管和右气管的另一端连接电磁换向阀,电磁换向阀连接进气管路。
在左气管上设置左电子自动减压阀,在右气管上设置右电子自动减压阀;在电磁换向阀的进气管路上设置减压阀、自动排水阀。所述的减压阀、电子自动减压阀可更好地控制气体的流量和动量,所述的自动排水阀可对进入电磁换向阀的气体除水,以保护电磁换向阀。
在电磁换向阀、快速排气阀的出气口分别螺纹连接内装海绵的防尘罩,防止灰尘进入电磁换向阀、快速排气阀。
所述的左支座、右支座、缸体、活塞、活塞杆以及密封圈、橡胶垫、防尘垫圈组成气缸,所述的气缸、锤头外面设置消音罩。
在料斗的仓壁上、锤头振打的位置焊接防护板、设置防护罩;所述的防护罩既可防止万一脱落的锤头下落,又可起到消音作用。
所述的消音罩、防护罩均包括内外两层,内层上设若干消音孔,两层之间放置消音材料。
本发明通过支架、托架固定在料斗上。
所述的进气管路连接自动排水装置,所述的自动过滤排水装置包括储气罐、钢丝网球、排水管、自动排水阀,在储气罐的内部设置若干垂直、间隔排列的、开有排水孔的排水管,钢丝网球布置在排水管的间隙中。所述的排水管、钢丝网球均能起到油水过滤作用,压缩空气中通过排水管、钢丝网球时,含有的水分、油会附着在钢丝网球上、排水管的外壁上,也会通过排水孔进入排水管的内壁,顺着排水管管壁下流,同时水分、油会附着在钢丝网球上,逐渐形成水滴、油滴,从储气罐下端连接的自动排水阀自动排出。
所述的排水管间距为5—15cm。
工作原理:本发明利用压缩气体推动气缸内的活塞杆运动,带动锤头高速运动,锤头产生的惯性撞击料斗钢壁,产生振击波有效地击破物料所构成的拱桥,使积料松动,发生位移、下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东楼,未经赵东楼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5230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