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子宫内膜移位症的中药灌肠剂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51444.3 | 申请日: | 2013-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999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发明(设计)人: | 郭允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允娟 |
主分类号: | A61K36/85 | 分类号: | A61K36/85;A61P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6300 山东省临***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子宫 内膜 移位 中药 灌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尤其涉及一种治疗子宫内膜移位症的中药灌肠剂。
背景技术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当前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在生育年龄中发病率10%~15%。长期以来,是不孕、子宫异常出血及痛经的重要病因。这种疾病一直使临床医生困惑不解,尽管多种方案可以治疗异位症,但结果却并不满意,特别是中老年患者,药物治疗和开腹手术均有不足之处,复发及再次手术几率均较高,中药灌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通过外用给药,有效地降低了患者的不良反应和复发率,同时提高了患者的耐受程度,易于患者接受,中药灌肠,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与口服中药相比不仅疗效更高,而且起效更快。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子宫内膜移位症的中药灌肠剂。子宫内膜异位症属中医“痛经”“症瘕”等范畴。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为脏腑失调,气滞血瘀,阳虚寒,浊滞于小腹,瘀血阻滞,络脉不通,“不通则痛”而导致患者小腹疼痛,痛经等症状。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该治疗子宫内膜移位症的中药灌肠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制成:紫参5-10份、蛇莓3-6份、鹅肠草10-15份、千屈菜7-15份、紫草5-10份、凌霄花6-9份蝉翼藤10-15份、珍珠露水草4-6份、黄花堇菜7-10份、黄锁梅根9-15份、紫珠叶10-15份、山海棠9-12份、荜澄茄1.5-3.5份、檀香1-2.5份、甘草3-5份。
优选的,紫参7份、蛇莓5份、鹅肠草12份、千屈菜12份、紫草7份、凌霄花8份、蝉翼藤12份、珍珠露水草5份、黄花堇菜8份、黄锁梅根13份、紫珠叶12份、山海棠10份、荜澄茄2.5份、檀香2份、甘草4份。
制备方法将上述中药水煎取汁100ml备用。
方中:紫参、蛇莓、鹅肠草、蝉翼藤、紫珠叶清热解毒,活血理气,散瘀消肿紫草、凌霄花、千屈菜破瘀通经,凉血祛风,解毒透疹;珍珠露水草、黄花堇菜、黄锁梅根温经通络,除湿止痛;山海棠、荜澄茄、檀香温中散寒,行气止痛;甘草益气补中,缓解止痛。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2009年6月至2010月6月我院妇科共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数据:治疗组患者80例,年龄在21~27岁,平均年龄22.8岁;对照组80例患者,年龄在22~28岁,平均年龄23.6岁。患者来诊后,按照临床表现、B超检查及相关妇科检查结果进行诊断,所有患者均确诊为子宫内膜症。进一步对发病部位检查:治疗组,子宫后壁下段处26例,直肠子宫凹陷处24例,卵巢巧克力囊肿17例,阴道后穹隆处13例;对照组,子宫后壁下段处29例,直肠子宫凹陷处23例,卵巢巧克力囊肿13例,阴道后穹隆处15例。对两组患者的病程,婚姻情况,生育情况及是否伴发相关并发疾病等临床数据进行比较,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性。
2、治疗方法治疗组使用本发明所述的中药灌肠剂,即取紫参7g、蛇莓5g、鹅肠草12g、千屈菜12g、紫草7g、凌霄花8g、蝉翼藤12g、珍珠露水草5g、黄花堇菜8g、黄锁梅根13g、紫珠叶12g、山海棠10g、荜澄茄2.5g、檀香2g、甘草4g,水煎成灌肠剂100ml。于月经干净后第五天开始,取中药灌肠剂100ml保留灌肠,具体做法:灌肠最好晚上临睡前进行,嘱患者排空二便。将温度为38~42℃的药液吸入100ml注射器中,注射器乳头接一次性导尿管,导尿管前端用液体石蜡润滑排出空气后,将导尿管插入肛门约20~25cm,将药液缓慢注入。药液在肠内保留4h以上,对照组服用:用三苯氧胺(上海复旦复华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月经第5天开始,每次10mg,每日2次,连服20天,两组均3个月经周期为一疗程。
3、疗效标准根据国家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及我院多年临床经验制定研究的疗效标准。标准分为痊愈,好转和无效三个等级,具体如下:痊愈:患者体征和症状完全消失,月经周期,月经的色,质,量均恢复正常,B超检查,增生等病变均消失;好转:患者体征和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B超检查,增生等病变明显缩小;无效:患者的体征和症状无明显减轻或加重。B超检查,增生等病变无明显改善或加重。
4、治疗结果(1)两组治疗患者疗效比较见表1。
表2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表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3%;患者治疗出院后随访3个月复发率进行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经统计学分析,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
(2)两组患者临床数据比较见表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允娟,未经郭允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5144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门内饰板制造工艺
- 下一篇:带弹簧滑块的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