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设备的缓冲结构及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51380.7 | 申请日: | 2013-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575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川冈裕康;樱泽直彦;上野正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4B37/04 | 分类号: | G04B37/04;F16F1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张敬强;严星铁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设备 缓冲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手表、便携电话、便携信息处理终端机等电子设备的缓冲结构及具备该缓冲结构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例如,在手表的缓冲结构中,如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95025号公报)所记载的那样,已知有下述结构:在手表壳体与收放在该手表壳体内的钟表模块之间配置多个缓冲部件,利用该多个缓冲部件缓冲来自外部的冲击而保护钟表模块。
这种缓冲结构具备:第一缓冲部件,其在手表壳体从外部受到冲击时弹性变形并吸收外部冲击;以及第二缓冲部件,其配置在除了该第一缓冲部件的位置,在手表壳体从外部受到冲击时比第一缓冲部件先受到该冲击,由于该冲击力而使体积变化,以避开外部冲击的方式进行吸收。
但是,在这种手表的缓冲结构中,由于是第一缓冲部件与第二缓冲部件分别形成,并配置在手表壳体与钟表模块之间的分别不同的位置的结构,因此利用第一缓冲部件与第二缓冲部件分别对手表壳体从外部受到的冲击等振动进行缓冲,因此存在无法有效地对冲击等振动进行缓冲之类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有效且良好地对来自外部的冲击等振动进行缓冲的电子设备的缓冲结构及具有该缓冲结构的电子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是一种缓冲结构,其在设备壳体与配置在该设备壳体内的模块之间配置了缓冲部件,该缓冲结构的特征在于,
上述缓冲部件通过层叠振动传导率相对于预定的频率分别不同的多个缓冲层而形成。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是一种电子设备,其具备设备壳体、配置在该设备壳体内的模块、介于上述设备壳体与上述模块之间且对冲击进行缓冲的缓冲部件,该电子设备的特征在于,
上述缓冲部件通过层叠振动传导率相对于预定的频率分别不同的多个缓冲层而形成。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将本发明用于手表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放大主视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手表的A-A向视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3是放大图2所示的手表壳体内的钟表模块及各种缓冲部件而表示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表示设在图3所示的按压环的外周面的侧部缓冲部件的放大图。
图5A是表示图4所示的侧部缓冲部件的主要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图5B是表示图4所示的按钮开关支承部件的主要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图6A是表示图5A所示的侧部缓冲部件的第一变形例的放大立体图。
图6B是表示图5A所示的侧部缓冲部件的第二变形例的放大立体图。
图6C是表示图5A所示的侧部缓冲部件的第三变形例的放大立体图。
图6D是表示图5A所示的侧部缓冲部件的第四变形例的放大立体图。
图6E是表示图5A所示的侧部缓冲部件的第五变形例的放大立体图。
图6F是表示图5A所示的侧部缓冲部件的第六变形例的放大立体图。
图7A是表示图5A所示的侧部缓冲部件的第七变形例的放大立体图。
图7B是表示图5A所示的侧部缓冲部件的第八变形例的放大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图5对将本发明用于指针式手表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该手表如图1及图2所示,具备手表壳体1。
在该手表壳体1的上部开口部隔着垫片2a安装有手表玻璃2,在手表壳体1的下部隔着防水环3a安装有后盖3。
另外,如图2及图3所示,在该手表壳体1内隔着多种缓冲部件5~7配置有钟表模块4。
如图1及图2所示,该手表壳体1具备由硬质的合成树脂构成的壳体主体8、设在该壳体主体8的外周面的两层结构的表框9。
在该场合,如图2所示,在壳体主体8上利用嵌入成形在从内侧上部向内侧突出的状态下设有金属制的加固部件8a。
另外,表框9具备设在壳体主体8的外周面的由软质的合成树脂构成的下侧表框9a、设在该下侧表框9a的外表面且由比下侧表框9a稍硬的软质的合成树脂构成的上侧表框9b。
并且,该下侧表框9a与上侧表框9b利用螺钉9c安装在壳体主体8上。
另外,如图1所示,在该手表壳体1的12点侧与6点侧的各侧部分别设有用于安装手表带10的表带安装部11。
另外,在该手表壳体1的3点侧及9点侧的各侧部分别设有两个按钮开关12。
如图2及图3所示,钟表模块4具备由硬质的合成树脂构成的外壳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未经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5138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