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固定式人工中耳圆窗振子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50926.7 | 申请日: | 2013-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768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张天宇;陈永正;戴培东;王正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2/18 | 分类号: | A61F2/18 |
代理公司: | 上海元一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8 | 代理人: | 吴桂琴 |
地址: | 200031***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固定 人工 中耳 圆窗振子 | ||
1.一种内固定式人工中耳圆窗振子,其特征在于,由头部(1)和尾部(2)组成,所述的头部(1)与尾部(2)焊接相连,尾部(2)内设有电磁感应振动元件(3)。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固定式人工中耳圆窗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耳圆窗振子分为左、右两款,两款分别适用于左耳和右耳。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固定式人工中耳圆窗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头部(1)外包裹医用弹性材料,其厚度为0.5mm。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固定式人工中耳圆窗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尾部(2)为圆柱体型,其外径为4.0±1.0mm,高3.2-3.5mm。
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固定式人工中耳圆窗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头部(1)采用钛铝钒合金制备,其为椭圆台状实体,顶面与底面不平行,顶面为圆形,直径为1.9±0.8mm,表面半球形隆起,高为0.2mm;其底面为椭圆形,长轴为3.0±1.0mm,短轴为2.0±0.8mm,顶面上缘距底面距离为0.7±0.3mm,顶面下缘距底面距离为1.8±0.5mm,上缘与底面的角度为90±5°,且按照圆窗膜的实际位置向外侧倾斜20±10°。
6.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固定式人工中耳圆窗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尾部(2)通过在其内的电磁感应式振动元件(3)的两端和侧面包裹钛铝钒合金材料制成。
7.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固定式人工中耳圆窗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磁感应振动元件(3)为一钛合金圆筒,其内部放置圆柱状永磁体,外部缠绕铜丝。
8.按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内固定式人工中耳圆窗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感应振动元件(3),采用铜质材料制作导电线圈,用金刚石拉丝模,拉制成铜丝,其表面涂覆绝缘材料,绕于钛合金圆筒上,筒内放置一枚圆柱状永磁体,通过在两端和周围用钛合金板包裹,形成一个封闭的圆柱体,该圆柱体外径为4.0±1.0mm,高度为3±0.5mm,顶面与钛合金头部(1)的底面相连并焊接,并且在底面中央或侧面引出铜丝两极,连接信号源。
9.按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固定式人工中耳圆窗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磁感应式振动元件外部缠绕铜丝,直径0.05-0.1mm,表面涂覆绝缘材料厚0.005mm,均匀缠绕于钛合金圆筒上600±200圈。
10.按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固定式人工中耳圆窗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永磁体为钕铁硼永磁体,其直径为1mm,高为3mm。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固定式人工中耳圆窗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钛合金圆筒其内径大于内部永磁体直径,为1.03±0.01mm,壁厚0.1mm,其高大于内部永磁体高,为3.1mm。
12.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固定式人工中耳圆窗振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步骤:
(1)制备钛合金头部
采用钛合金材料制成椭圆台状实体的振子的头部,其顶面与底面不平行,顶面为圆形,表面半球形隆起,底面为椭圆形;该头部的圆台周围采用医用弹性材料包裹;
2)制备含有电磁感应性振动元件的尾部
采用铜制作导电线圈,用金刚石拉丝模,拉制成铜丝,其表面涂覆绝缘材料,然后,将上述铜丝均匀绕于钛合金圆筒上,筒内放置一枚圆柱状永磁体,在两端和周围用钛合金板包裹,形成一个封闭的圆柱体,该圆柱体的顶面与钛合金头部底面相连并焊接,并且在底面中央或侧面引出铜丝两极,连接信号源;头部与尾部焊接相连,周围使用医用橡胶包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未经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5092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强度自保温泡沫混凝土砌块
- 下一篇:配电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