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导光板、面光源装置、液晶显示装置及移动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50104.9 | 申请日: | 2013-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0923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01 |
发明(设计)人: | 仓田刚大 | 申请(专利权)人: | 欧姆龙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2B6/00 | 分类号: | G02B6/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11105 | 代理人: | 刘晓迪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光板 光源 装置 液晶 显示装置 移动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导光板及面光源装置。具体而言,涉及作为液晶显示装置等的背景灯使用的面光源装置和构成该面光源装置的导光板。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装入面光源装置的移动设备的薄型化,也越发要求面光源装置的薄型化。为了将面光源装置薄型化,需要减薄导光板的厚度。但是,即使能减薄形成平板状的导光板的厚度,在将由LED构成的光源的高度缩小方面也具有界限。因此,在使用形成平板状的较薄的导光板的情况下,光源的高度比导光板的端面(光入射面)的厚度大,与导光板的光入射面相对配置的光源向导光板的上面的更上方飞出。这样,当光源向导光板的上方飞出时,从光源射出的光不会全部进入导光板的光入射面,一部分向外部漏出而使光利用效率变差。
为了解决这种不良情况,提出有适用如下的导光板的方案,即,该导光板在形成平板状的导光板主体的一端设置厚度比导光板主体大的光导入部,在光导入部设置从光导入部最大厚度的部位向导光板主体的一端倾斜的倾斜面。作为使用这种导光板的面光源装置,具有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的面光源装置及专利文献2公开的面光源装置。
图1表示使用了具有厚度比导光板主体大的光导入部的导光板的面光源装置11之一例。导光板13由具有大致均一厚度的导光板主体14和形成楔状的光导入部15构成。在导光板主体14的背面形成有偏向图案或扩散图案,在表面形成有双凸透镜16。在光导入部15设有从光导入部15最大厚度的部位向导光板主体14的一端倾斜的倾斜面17。另外,光导入部15端面(光入射面)的厚度比光源12的高度大。在使用了这种导光板13的面光源装置11中,通过使光导入部15端面的厚度大于光源12的高度,将从光源12射出的光有效地射入光导入部15。另外,射入光导入部15的光被向导光板主体14引导而面状扩展,以偏向图案或扩散图案反射并从导光板主体14的光出射面向外部射出。此时,从光出射面射出的光通过双凸透镜16使指向特性扩展。因此,根据这种构造的面光源装置,能够兼具提高光源的光的利用效率和面光源装置的薄型化。
但是,如图1所示在光导入部15具有倾斜面17的面光源装置11的情况下,从垂直于导光板主体14的方向观察时,如图1中箭头标记所示,在光导入部15内向相对于光源12的光轴倾斜的方向进入的光通过在倾斜面17反射而向横向(导光板的宽度方向)扩展,与光源12的光轴构成的角度变大。其结果,通过倾斜面17横向扩展的光从导光板13的侧面漏出,或光从横向射入双凸透镜16而从双凸透镜16漏出,产生光量损失造成的光利用效率的降低及亮度均匀性的降低。
另外,图2是专利文献1公开的面光源装置的立体图。在图2的面光源装置21中,在光导入部15的倾斜面17设有由多个平行的V槽构成的防漏光图案22。该防漏光图案22用于减少来自倾斜面17的漏光,提高光利用效率。但另一方面,由防漏光图案22反射的光比未设置防漏光图案22仅由倾斜面17反射的情况相比更容易向横向扩散。因此,光向横向的扩展更大,光更加容易从导光板13的侧面漏出。另外,在导光板13的上面或下面具有双凸透镜以外的光学图案的情况下,光容易从此漏出。其结果,仍然产生光量损失造成的光利用效率的降低及亮度均匀性的降低。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0/070821号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08/153024号
鉴于上述那样的课题,本发明的发明人提案有图3那样构造的面光源装置30(其专利申请为日本特愿2012-59419)。该面光源装置30由光源32和导光板33构成。导光板33是在形成板状的导光板主体34的一端连续一体地成形有形成楔状的光导入部35的构成。在光导入部35的上面设有倾斜面37,倾斜面37从厚度比光导入部35的导光板主体34大的部分的表面向导光板主体34的一端向下倾斜。从稍微离开导光板主体34的光导入部侧端缘的位置到导光板主体34的另一端的区域成为用于射出光的照明区域46,在照明区域46的上面形成有双凸透镜36。另外,在导光板主体34的位于光导入部35与照明区域46之间的区域(图案形成区域47)设有从与光出射面39垂直的方向观察时,以与垂直于光入射面38的方向构成的角度变小的方式对用于将从光导入部35通过照明区域46的光的指向方向进行变换的指向性变换图案4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欧姆龙株式会社,未经欧姆龙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5010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