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面光源装置、液晶显示装置及移动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050102.X | 申请日: | 2013-02-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759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 发明(设计)人: | 竹村宏一;佐藤贵史;森正德;永尾彰;林哲生;广田和英;仓田刚大 | 申请(专利权)人: | 欧姆龙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1/00;F21V17/00;G02F1/13357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刘晓迪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光源 装置 液晶 显示装置 移动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面光源装置、液晶显示装置及移动设备。本发明特别涉及能够降低有效发光区域的漏光而提高发光质量的面光源装置。
背景技术
图1表示现有的面光源装置的截面。在该面光源装置11中,在框架12内收纳有导光板13,与导光板13的端面(光入射端面14)相对而配置有光源15。导光板13在导光板主体17的端部连续地成形有光导入部16。光导入部16具有倾斜面16a,并具有比导光板主体17大的厚度。导光板主体17占据导光板13的大部分面积。光源15安装在挠性印刷电路基板18的下面。挠性印刷电路基板18通过粘合剂19而粘接在框架12及光导入部16的上面,由此,光源15固定在与光入射端面14相对的位置。
在导光板主体17的上面层叠有三片光学片即扩散片20及两片棱镜片21、22。在挠性印刷电路基板18、框架12及棱镜片22之上粘贴有凸缘片23(遮光板),导光板主体17的有效发光区域从凸缘片23的开口窗24露出。另外,导光板13的有效发光区域是指,将作为面光源装置11的光而利用的光射出的区域,是用于照射液晶显示面板等的光射出的区域(通常,有效发光区域以外的区域以不从面光源装置射出的方式由凸缘片等覆盖)。另外,在导光板13的下面配设有反射片25。
在这样的面光源装置11中,能够使从光源15射出的光从具有与光源15大致相同程度的高度的光入射端面14射入光导入部16内。另外,射入光导入部16的光通过在光导入部16的下面和倾斜面16a反射而被导向厚度较薄的导光板主体17。因而,根据这样的面光源装置11,能够使光导入部16的光有效地射入导光板13内而使导光板13的有效发光区域以高亮度发光,同时能够实现面光源装置11的薄型化。
但是,在图1所示的构造的面光源装置11中,主要是三条路径的光容易从凸缘片23的开口窗24漏出。第一漏光是直接从光源15漏出的光L1。即,该光L1不进入导光板13内,而是透过将挠性印刷电路基板18粘接于光导入部16的透明粘合剂19而射入光学片的端面。第二漏光是从光导入部16的倾斜面16a漏出的光L2。即,该光L2在从光入射端面14射入光导入部16内之后直接从倾斜面16a向外射出并射入光学片的端面。第三漏光是在由倾斜面16a反射而朝向下方,进而由反射片25反射后,从导光板主体17的上面漏出而射入光学片的端面及下面的光。
这些光L1、L2、L3不是如在导光板主体17内进行导光而从有效发光区域射出的光那样地被控制的光,故而在光源15附近,会使有效发光区域不均匀地发光,外观性变差。例如,如图2所示的光A那样地,若漏光在光源15的前方通过开口窗24的边缘而漏出时,则会如图3所示地在有效发光区域的边缘出现眼球状的发光P,有损有效发光区域的亮度的均匀性。另外,如图2所示的光B那样地,若在从光学片的端面射入光学片内且在光学片内边反射边导光的过程中逐渐漏出,则会如图4所示地在光源15的前方产生亮线Q,有损有效发光区域的亮度的均匀性。
作为消除上述的问题的一个方法,如图5所示,具有使扩散片20向光导入部16侧延长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若使扩散片20向光导入部16侧延长并由扩散片20覆盖倾斜面16a,则能够由扩散片20使从倾斜面16a漏出的光L2扩散,故而能够减少从光源15附近不均匀地漏出的光。但是在这种方法中,连图3所示的漏光造成的眼球状的发光P都不能消除。
另外,如图6所示,具有使棱镜片21向光导入部16侧延长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根据该方法,从光导入部16的倾斜面16a射出的光L2进入光学片内,能够由凸缘片23来吸收逐渐从光学片漏出的光,因此能够防止亮线Q的产生。但是,在该方法中,从棱镜片21的端部起测得的凸缘片23的距离(距开口窗24的边缘的距离)DS必须足够长,若距离DS短就得不到效果。因此,面光源装置的有效发光区域容易变窄。另外,该方法对从光源15直接漏出的光L1没有效果,漏光L1会从开口窗24的边缘漏出而产生眼球状的发光P。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9301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14909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抑制因漏光而在凸缘片(遮光板)的开口窗的边缘产生的眼球状的发光及亮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欧姆龙株式会社,未经欧姆龙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5010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