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带内部与外部纵梁的连续蒙皮的结构性接头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49501.4 | 申请日: | 2013-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413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M·肖姆 | 申请(专利权)人: | 波音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C1/12 | 分类号: | B64C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赵蓉民;董巍 |
地址: | 美国伊***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内部 外部 连续 蒙皮 结构性 接头 | ||
背景技术
飞行器以及其他类型的交通工具与结构利用纵梁来为覆盖该飞行器或者结构的各个表面的蒙皮提供强度与加固特性。因为两个部件在接头处会聚,所以传统的技术包括在一个或更多个向接头提供所需增强的金属拼接板处终止来自每个部件和蒙皮的纵梁。当针对纵梁与蒙皮使用复合材料时,在通常负载及对应力矩增加的这些接头处可能存在断层。为了在这些接头处容纳更多的力并且防止断层与复合材料失效,这些传统接头与相关的拼接板通常是复杂的而且不合需要的重。
关于这些考虑与其他方面提出了本公开内容。
发明内容
应理解的是,提供该发明内容是为了以简单的方式解释对概念的选择,这将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被进一步描述。该发明内容不试图用于限定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范围。
设备与方法提供了将两个部件联接于连续蒙皮以及重叠内部和外部纵梁的结构性接头。根据本文所提供的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结构性接头可以包括具有内部表面与外部表面的连续蒙皮。可以将数个内部叶片纵梁联接到连续蒙皮的内部表面,并且将其平行于彼此安置。可以将数个外部叶片纵梁联接到连续蒙皮的外部表面,并且将其平行于彼此安置。内部与外部纵梁可以具有重叠在连续蒙皮的相反侧上的接头末端。
根据另一个方面,一种用于连结两种结构的方法可以包括,提供数个内部叶片纵梁,每个均具有内部纵梁座凸缘(inside stringer base flange)与内部纵梁腹板(inside stringer web),该内部纵梁腹板从该内部纵梁座凸缘外凸并且渐缩成在该纵梁的接头末端上的已降低高度。将内部叶片纵梁联接到第一结构。将每个内部叶片纵梁的内部纵梁座凸缘联接到连续蒙皮的内部表面。可以提供数个外部叶片纵梁,每个均可以包括外部纵梁座凸缘与外部纵梁腹板,该外部纵梁腹板从外部纵梁座凸缘外凸并且渐缩成在外部叶片纵梁的接头末端上的已降低高度。可以将外部叶片纵梁联接到被结合到第一结构的第二结构。可以将每个外部叶片纵梁的外部纵梁座凸缘联接到连续蒙皮的外部表面。每个内部与外部叶片纵梁的接头末端可以重叠在连续蒙皮的相反侧上。
根据另一个方面,结构性接头可以包括连续蒙皮、数个内部叶片纵梁与数个外部叶片纵梁。可以将内部叶片纵梁平行于彼此安置并且每个均可以包括联接到连续蒙皮的内部表面的内部纵梁座凸缘以及具有与内部纵梁座凸缘隔开一定距离的开放式边沿的内部纵梁腹板。该距离可以减小到在每个内部叶片纵梁的接头末端上的已降低高度。可以类似地将外部叶片纵梁平行于彼此安置,并且其每个均可以包括联接到连续蒙皮的外部表面的外部纵梁座凸缘与具有和外部纵梁座凸缘隔开一定距离的开放式边沿的外部纵梁腹板。该距离可以减小到在每个外部叶片纵梁的接头末端上的已降低高度。内部叶片纵梁与外部叶片纵梁的接头末端可以重叠在连续蒙皮的相反侧上。
可以独立地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实现所述的特征、功能以及优点或者将其在其他实施例中结合,进一步的细节可以参看下列说明与附图作为参考。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文所述各种实施例利用内部叶片纵梁与外部叶片纵梁的示例侧身(side-obody)接头的顶部透视图;
图2是根据本文所述各种实施例的示例性叶片纵梁的接头末端的侧视图;
图3是根据本文所述各种实施例的示例性叶片纵梁的接头末端的俯视图;
图4是根据本文所述各种实施例利用内部叶片纵梁与外部叶片纵梁的示例侧身接头的底部透视图;
图5是根据本文所述各种实施例利用放大图说明重叠角度的利用内部叶片纵梁与外部叶片纵梁的示例侧身接头的俯视图;以及
图6是根据本文所述各种实施例图示说明了利用内部叶片纵梁、外部叶片纵梁以及连续蒙皮来生成结构性接头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列详细说明是针对用于在结构性接头处利用内部与外部叶片纵梁提供连续蒙皮的方法。如上简短的讨论,为了防止在高负载区域的复合材料分层或者失效,传统的部件纵梁与对应的蒙皮终止在需要使用增强的终止块或配件的接头处。这导致了增加结构重量的复杂结构性接头。当与飞行器或者其他交通工具结合使用时,该复杂性与重量是不期望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波音公司,未经波音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4950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