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增韧环氧树脂/玻璃纤维预浸料及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48366.1 | 申请日: | 2013-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461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包海峰;崔小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龙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3/02 | 分类号: | C08L63/02;C08K9/06;C08K9/00;C08K7/00;C08K7/14;C08K3/36;C08K3/22;C08J5/24;C08G59/50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03 | 代理人: | 李弘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常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氧树脂 玻璃纤维 料及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增韧环氧树脂/玻璃纤维预浸料,其包括作为增强纤维的玻璃纤维、作为基体树脂的增韧环氧树脂和离型纸,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韧环氧树脂/玻璃纤维预浸料是通过采用真空灌注工艺使玻璃纤维经增韧环氧树脂浸渍后形成基体树脂完全浸透增强纤维的预浸料所制备的,所述增韧环氧树脂/玻璃纤维预浸料的树脂含量大于等于15%且小于等于30%,并且其表面覆盖有一层离型纸。
2.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增韧环氧树脂/玻璃纤维预浸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纤维是经等离子体处理的玻璃纤维编织布,其单位面积质量大于等于100g/m2并且小于等于500g/m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韧环氧树脂/玻璃纤维预浸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韧环氧树脂按重量份由100份的双酚A环氧树脂、20-40份的固化剂和0.10-1.5份的增韧剂制成,其中所述双酚A环氧树脂的环氧值为0.41-0.56,所述固化剂为间苯二胺和4,4-二氨基二苯甲烷的混合胺固化剂,其中所述4,4-二氨基二苯甲烷的重量为所述间苯二胺重量的15-75wt%,所述增韧剂为树枝状大分子功能化的二氧化硅或二氧化钛亚微米粒子增韧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韧环氧树脂/玻璃纤维预浸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树枝状大分子功能化的二氧化硅或二氧化钛亚微米粒子增韧剂由树枝状大分子与二氧化硅或二氧化钛亚微米粒子反应生成,其中所述树枝状大分子是中心带有可水解的烷氧基硅酯基团、端基为多个氨基活性基团并且能与环氧双酚A反应的树枝状高分子,所述树枝状大分子分布于二氧化硅或二氧化钛亚微米粒子的粒子表面,并通过共价键与二氧化硅或二氧化钛结合,其中所述树枝状大分子的含量为所述增韧剂的3-20wt%。
5.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韧环氧树脂/玻璃纤维预浸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其中份数均按重量份计:
1)将15-75份的4,4-二氨基二苯甲烷与100份的间苯二胺加入带有搅拌和加热装置的反应釜中,在90-120℃的温度下混合3个小时以上,冷却至室温,得到室温下为液体的混合胺固化剂;
2)称取100份的双酚A环氧树脂和0.10-1.5份的增韧剂混合加入容器中,然后在搅拌条件下加热至60℃,搅拌15-60分钟,再加入20-40份步骤1中得到的混合胺固化剂,继续搅拌并保持60℃;和
3)用收卷机将100份的玻璃纤维编织布和双面离型纸收卷,至于真空袋中并升温至50-60℃,在抽真空的同时取18-43份的步骤2中得到的树脂灌注到玻璃纤维编织布中,完全浸透后冷却至室温,即完成预浸料的制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玻璃纤维是经等离子体处理的玻璃纤维编织布,其单位面积质量大于等于100g/m2并且小于等于500g/m2。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韧环氧树脂按重量份由100份的双酚A环氧树脂、20-40份的固化剂和0.10-1.5份的增韧剂制成,其中所述双酚A环氧树脂的环氧值为0.41-0.56,所述固化剂为间苯二胺和4,4-二氨基二苯甲烷的混合胺固化剂,其中所述4,4-二氨基二苯甲烷的重量为所述间苯二胺重量的15-75wt%,所述增韧剂为树枝状大分子功能化的二氧化硅或二氧化钛亚微米粒子增韧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树枝状大分子功能化的二氧化硅或二氧化钛亚微米粒子增韧剂由树枝状大分子与二氧化硅或二氧化钛亚微米粒子反应生成,其中所述树枝状大分子是中心带有可水解的烷氧基硅酯基团、端基为多个氨基活性基团并且能与环氧双酚A反应的树枝状高分子,所述树枝状大分子分布于二氧化硅或二氧化钛亚微米粒子的粒子表面,并通过共价键与二氧化硅或二氧化钛结合,其中所述树枝状大分子的含量为所述增韧剂的3-20w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龙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常州龙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4836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卫星定位的车辆监控车载终端系统
- 下一篇:双频率电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