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处置填埋堆放的旧垃圾用于丘陵盐碱湿地植栽竹柳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48188.2 | 申请日: | 2013-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699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熊汉夫;杨俊义;蒙汉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熊汉夫;杨俊义;蒙汉康 |
主分类号: | A01B79/02 | 分类号: | A01B79/02;B09B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30021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处置 堆放 垃圾 用于 丘陵 盐碱 湿地 植栽竹柳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以往数十年填埋堆放的旧垃圾用作肥料的处置技术,属垃圾处理、肥料制作与林业开发相结合的生态环保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处置填埋堆放的旧垃圾用于丘陵盐碱湿地植栽竹柳的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每个城市成长所形成的轨迹,就像松柏树木生长的年轮,一圈又一圈地向外延伸,称其为环道,每一环道都体现了一个城市的发展周期,而每个周期都留下一个共同的、只是组成成分大同小异的垃圾山或垃圾填埋场。我国城市的生活垃圾,采取填埋法处理的(包括平原地区堆放场)约占90%左右,历年填埋堆放的生活垃圾累计有几十亿吨。三十年前,人们可以对这些垃圾山或填埋场置之不理,因为它们尚在郊外、在农村;二十年前,这些垃圾山或填埋场被圈进了城市环道,成了市区的一大“景点”,开始引起人们关注,而新的垃圾山或填埋场又在环道外绕圈成长起来(据媒体报道,北京市四环外、五环外、六环外有数百个垃圾山或填埋场);近十年,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城市人口急剧膨胀,垃圾山或填埋场规模也越来越大,已达到城市无法承受的地步(仅天津市某区填埋垃圾就有上千万吨,占地几百亩)。不用说大城市,县城也是如此(山东郓城县堆放的垃圾就有数百万吨,占地60多亩)。尤其是平原地区,地皮紧缺,如今实在难以找到填埋堆放垃圾之地。在三十年、二十年、十年过去之后,那些垃圾山或填埋场所在地,如今已是城市的黄金地段。各级政府虽心系民生,但面对历史遗留的垃圾山和填埋场,也显得十分焦虑和无奈。人们盼望新“愚公”的出现,用“愚公移山”的精神,搬走那些垃圾山和填埋场,让这些黄金地段造福人民。怎样处置这些旧垃圾?焚烧显然不成,因为旧垃圾水分大,热值低,烧不着,加助燃剂成本高不划算,况且进炉多少出炉几乎还是多少,残渣多,还需另找地方填埋或堆放,得不偿失。实践证明,对新旧垃圾的处置,无论焚烧发电还是烧水泥,不仅成本高亏本大,且燃烧产生的粉尘和二噁英都会严重污染环境。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无害化处置旧垃圾,搬走原有垃圾山和填埋场的任何可行的方案。本发明就是在我们继利用生活垃圾、餐厨垃圾、污水处理厂污泥制作微生物有机肥,以确保不再产生新的垃圾山和填埋场之后,针对旧垃圾成分复杂,尤其建筑垃圾所占比重较大;又经多年日晒雨淋,营养挥发,肥效流失,与新垃圾制肥比较,无疑增加很多费用,经济上不划算,必须再创新技术这一实际情况,经周密调研,发现旧垃圾经填埋或长期堆放已腐烂发酵熟化,悟出了本发明,即处置以往形成的那些垃圾山或填埋场时,可以用相关物料配制旧垃圾,形成竹柳专用的培养基,直接在丘陵黄土地、干旱缺水地带、低洼易涝地、滩涂地、湿地、盐碱地等所有不宜种植粮食作物的土地上,植栽生态环保树木——超速生竹柳,绿化祖国,发展林业,为人民谋福利。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研究利用生态环保植物超速生竹柳的特殊功能参与原有垃圾山和填埋场旧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并用旧垃圾混配相关物料发酵腐熟制成的坑床肥料来促进竹柳生长,从而获得显著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熊汉夫;杨俊义;蒙汉康,未经熊汉夫;杨俊义;蒙汉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4818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互感器
- 下一篇:全阻燃型应答器数据传输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