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无线上网身份验证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10048111.5 | 申请日: | 2013-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742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罗志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异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12/06 | 分类号: | H04W12/06;H04L29/06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赵根喜;吕俊清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无线 上网 身份验证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无线上网身份验证方法,并且特别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可供使用者在同一时间使用多台移动装置进行无线上网,并且可自动进行身份认证的自动无线上网身份验证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上网趋势普及,越来越多的使用者以移动装置(例如:智能型手机、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等)藉无线通讯技术连接互联网。目前熟知的移动上网服务包含电信营运商所提供的3G、3.5G服务,可让移动装置直接连线至互联网。除此之外,移动装置也可通过无线区域网络先连线到一无线网络基地台,再通过此基地台连上互联网。由于无线区域网络(例如:WiFi无线网络等)可提供如企业内部、学术单位甚至家庭等特定区域,作为有限网络带宽下的替代选择,因此于上述单位常会建立无线区域网络以方便使用者无线上网。
当使用者进入提供无线区域网络服务的区域时,必须先经过身份验证的步骤才可使用无线区域网络服务。于先前技术中,验证使用者身份的方法通常采用802.1x或是网页认证等验证模式。就802.1x验证模式而言,使用者必须先于其移动装置中设定802.1x验证信息。另一方面,网页认证模式则须在每次上网时于认证网页中输入帐号与密码,而无法如3G或3.5G服务令移动装置开机后自动完成验证并上网。
详言之,利用802.1x验证模式进行身份验证,使用者必须先在支持802.1x的移动装置中完成相关的参数设定,然而,此设定对一般使用者而言是相当复杂的,因此在设定时会增加一定的困难度,进一步降低移动上网的便利性。另一方面,通过网页认证方式进行身份验证,除了上述多出手动输入帐号密码的动作之外,在一些比较小的触控面板上,例如:智能型手机的触控屏幕,使用者可能会误按导致验证失败,更甚者,经过多次验证失败后,可能会产生移动帐号被锁定的状况发生。
由于现代3C产业发达,许多人常常拥有不只一个移动装置,例如:一般上班族可能因应其工作形态而同时拥有智能型手机、平板电脑及笔记本电脑。于先前技术中,单一移动帐号仅能以单一移动装置使用无线区域网络,而无法在同一时间以多台移动装置进行无线上网,亦限制了移动上网的便利性。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无线上网身份验证方法,以解决先前技术的问题。
根据一具体实施例,本发明的自动无线上网验证方法包含下列步骤:于无线网络服务器端完成移动帐号的申请;以移动装置连线欲上网的无线网络环境;将移动帐号中可供验证个人身份的通讯数据填入无线网络服务器端的注册介面,以对移动装置进行注册;无线网络服务器端接收移动装置的识别码;无线网络服务器端根据识别码指派移动安全验证码给移动装置,进而完成移动装置的注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于本具体实施例中,移动安全验证码具有一有效期限。经过本具体实施例的方法注册后的移动装置,可于上网或开机时自动以识别码以及移动安全验证码登入至无线网络服务器端,接着,无线网络服务器端验证识别码以及移动安全验证码的合法性,并验证移动安全验证码是否仍于有效期限内。若上述验证的结果均为是,则无线网络服务器端可提供无线网络服务予移动装置。藉此,移动装置可自动登入并使用移动装置无线上网,同时,通过移动帐号也可同时注册多个移动装置,以达到同一时间多个移动装置进行无线上网的功能。
关于本发明的优点与精神可以通过以下的发明详述及附图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附图说明
图1绘示根据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的自动无线上网身份验证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2绘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例的自动无线上网身份验证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3绘示图1或图2的自动无线上网身份验证方法所注册后的第一移动装置进行无线上网身份验证的步骤流程图。
图4绘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例的自动无线上网身份验证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符号说明
S10~S162、S20~S24、S30~S36、S32'~S36':流程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异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异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4811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卧床病人痰培养留取器
- 下一篇:配置方法和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