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60G毫米波微型带通滤波器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48063.X | 申请日: | 2013-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174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2 |
发明(设计)人: | 戴永胜;张林;施淑媛;罗鸣;杨静霞;朱勤辉;顾家;陈湘治;方思慧;陈龙;朱丹;邓良;李雁;冯辰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奕扬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P1/203 | 分类号: | H01P1/203;H01P1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朱显国 |
地址: | 210042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60 毫米波 微型 带通滤波器 | ||
1.一种60G毫米波微型带通滤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表面安装的50欧姆阻抗输入端口(P1)、输入电感(L5)、第一级并联谐振单元(L1,C1)、第一零点设置电路(L12,C12)、第二级并联谐振单元(L2,C2)、第二零点设置电路(L23,C23)、第三级并联谐振单元(L3,C3)、第三零点设置电路(L34,C34)、第四级并联谐振单元(L4,C4)、第四零点设置电路(L14,C14)、输出电感(L6)、表面安装的50欧姆阻抗输出端口(P2)和接地端;表面安装的50欧姆阻抗输入端口(P1)一端接输入信号,另一端接输入电感(L5)的一端,输入电感(L5)的另一端和第一级并联谐振单元(L1,C1)、第一零点设置电路(L12,C12)、第四零点设置电路(L14,C14)的公共连接端相连接,其中第一级并联谐振单元(L1,C1)由第一电感(L1)和第一电容(C1)并联而成,第一零点设置电路(L12,C12)由第一零点电感(L12)和第一零点电容(C12)串联而成,第四零点设置电路(L14,C14)由第四零点电感(L14)和第四零点电容(C14)串联而成;第一零点设置电路(L12,C12)的另一端与第二级并联谐振单元(L2,C2)、第二零点设置电路(L23,C23)的公共端相连接,第二级并联谐振单元(L2,C2) 由第二电感(L2)和第二电容(C2)并联而成,第二零点设置电路(L23,C23)由第二零点电感(L23)和第二零点电容(C23)串联而成;第二零点设置电路(L23,C23)的另一端与第三级并联谐振单元(L3,C3)、第三零点设置电路(L34,C34)的公共端相连接,第三级并联谐振单元(L3,C3) 由第三电感(L3)和第三电容(C3)并联而成,第三零点设置电路(L34,C34)由第三零点电感(L34)和第三零点电容(C34)串联而成;第三零点设置电路(L34,C34)的另一端与第四级并联谐振单元(L4,C4)、第四零点设置电路(L14,C14)、输出电感(L6)的公共端相连接,第四级并联谐振单元(L4,C4) 由第四电感(L4)和第四电容(C4)并联而成;输出电感(L6)的另一端与输出端口(P2)的一端连接,输出端口(P2)的另一端接输出信号;第一级并联谐振单元(L1,C1)、第二级并联谐振单元(L2,C2)、第三级并联谐振单元(L3,C3)和第四级并联谐振单元(L4,C4)的另一端分别接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60G毫米波微型带通滤波器,其特征在于:输入端口(P1)、输入电感(L5)、第一级并联谐振单元(L1,C1)、第一零点设置电路(L12,C12)、第二级并联谐振单元(L2,C2)、第二零点设置电路(L23,C23)、第三级并联谐振单元(L3,C3)、第三零点设置电路(L34,C34)、第四级并联谐振单元(L4,C4)、第四零点设置电路(L14,C14)、输出电感(L6)、输出端口(P2)和接地端均采用多层低温共烧陶瓷工艺实现,其中输入电感(L5)、输出电感(L6)均采用分布参数的带状线实现,第一级并联谐振单元(L1,C1)、第二级并联谐振单元(L2,C2)、第三级并联谐振单元(L3,C3)、第四级并联谐振单元(L4,C4)均采用两层折叠耦合带状线实现,第一零点电容(C12)、第二零点电容(C23)、第三零点电容(C34)、第四零点电容(C14)均分别采用第一级并联谐振单元(L1,C1)与第二级并联谐振单元(L2,C2)之间、第二级并联谐振单元(L2,C2)与第三级并联谐振单元(L3,C3)之间、第三级并联谐振单元(L3,C3)与第四级并联谐振单元(L4,C4)之间、第一级并联谐振单元(L1,C1)与第四级并联谐振单元(L4,C4)之间空间耦合和分布参数电容实现,第一零点电感(L12)、第二零点电感(L23)、第三零点电感(L34)、第四零点电感(L14)均分别采用第一级并联谐振单元(L1,C1)与第二级并联谐振单元(L2,C2)之间、第二级并联谐振单元(L2,C2)与第三级并联谐振单元(L3,C3)之间、第三级并联谐振单元(L3,C3)与第四级并联谐振单元(L4,C4)之间、第一级并联谐振单元(L1,C1)与第四级并联谐振单元(L4,C4)之间空间耦合和分布参数电感实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要求的60G毫米波微型带通滤波器,其特征在于:第一级并联谐振单元(L1,C1)、第二级并联谐振单元(L2,C2)、第三级并联谐振单元(L3,C3)、第四级并联谐振单元(L4,C4)采用分布参数两层折叠耦合带状线结构实现,其中每层带状线一端悬空,另一端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要求的60G毫米波微型带通滤波器,其特征在于:其中第一零点设置电路(L12,C12)中,第一零点电感(L12)采用第一级并联谐振单元(L1,C1)和第二级并联谐振单元(L2,C2)之间空间耦合和分布参数电感实现,第一零点电容(C12)采用第一级并联谐振单元(L1,C1)和第二级并联谐振单元(L2,C2)之间空间耦合和分布参数电容实现;第二零点设置电路(L23,C23)中,第二零点电感(L23)采用第二级并联谐振单元(L2,C2)和第三级两个并联谐振单元(L3,C3)之间空间耦合和分布参数电感实现,第二零点电容(C23)采用第二级并联谐振单元(L2,C2)和第三级并联谐振单元(L3,C3)之间空间耦合和分布参数电容实现;第三零点设置电路(L34,C34)中,第三零点电感(L34)采用第三级并联谐振单元(L3,C3)和第四级并联谐振单元(L4,C4)之间空间耦合和分布参数电感实现,第三零点电容(C34)采用第三级并联谐振单元(L3,C3)和第四级并联谐振单元(L4,C4)之间空间耦合和分布参数电容实现;第四零点设置电路(L14,C14)中,第四零点电感(L14)采用第一级并联谐振单元(L1,C1)和第四级并联谐振单元(L4,C4)与Z字形交叉耦合带状线之间空间耦合和分布参数电感实现,第四零点电容(C14)采用第一级并联谐振单元(L1,C1)和第四级并联谐振单元(L4,C4)与Z字形交叉耦合带状线之间空间耦合和分布参数电容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奕扬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奕扬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48063.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散热LED格栅灯
- 下一篇:一种LED平板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