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此镜头的电子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047726.6 | 申请日: | 2013-02-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936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 发明(设计)人: | 刘沁伟;袁正超;曹来书 | 申请(专利权)人: |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2B13/00 | 分类号: | G02B13/00;G02B13/18;G02B1/04 |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诚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9 | 代理人: | 赖开慧 |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光学 成像 镜头 应用 电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大致上关于一种光学成像镜头,与包含此光学成像镜头的电子装置。具体而言,本发明特别是指一种五片式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此五片式光学成像镜头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移动电话和数字相机的普及,使各种携带型电子产品的摄影模块,例如光学成像镜头或是影像传感器…等等得以蓬勃发展。移动电话的小型化、薄型化已成为设计趋势,而此一趋势又连带影响了相关光学成像镜头的发展。如何能够有效缩减光学镜头的系统长度,同时仍能够维持足够的光学性能,一直是业界努力的研发方向。
随着感光耦合组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或是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组件(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CMOS)的技术日益进步和尺寸渐趋缩小,装载在摄影模块中的光学成像镜头也需要随之缩小体积以迎合此等趋势。但是,光学成像镜头良好与必要的光学性能,例如系统像差,而且制造时的制造成本、制造难易度,也都是需要顾及之处。目前的发展趋势是研发长度更短、且维持良好光学质量的光学成像镜头。
首先,US8289628、US8248713以及US20120194922都揭露了一种由五片透镜所组成的光学成像镜头。在此设计中,第一透镜像侧面以及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均为整面凹面,导致第一、第二透镜之间存在相当大的间隙,导致整体镜头长度高达10~18毫米(mm),且其成像效果较不佳。
另外,US6999246、US7903349以及US20100328730也揭露了一种由五片透镜所组成的光学成像镜头。此等设计的第五透镜为整面凸面,也不易兼顾成像质量以及整体长度。
因此,如何能够有效缩减光学镜头的系统长度,同时仍能够维持足够的光学性能,一直是业界亟待解决的课题与待改善问题。
发明内容
于是,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轻量化、低制造成本、长度缩短,并能提供高分辨率与高成像质量的五片式光学成像镜头。本发明五片式成像镜头从物侧至像侧,在光轴上依序安排有光圈、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及第五透镜。
本发明五片式光学成像镜头中的第一透镜,具有朝向像侧的第一像侧面。第一像侧面在其圆周附近区域具有凸面部。本发明五片式光学成像镜头中的第二透镜,具有朝向物侧的第二物侧面,第二物侧面在其光轴附近区域具有凸面部。本发明五片式光学成像镜头中的第三透镜,具有朝向物侧的第三物侧面,第三物侧面具有在其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本发明五片式光学成像镜头中的第四透镜,具有正屈光率。本发明五片式光学成像镜头中的第五透镜,由塑料材质所制成,并具有朝向像侧的第五像侧面,第五像侧面具有在其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
本发明五片式光学成像镜头中,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空气间隙的厚度为G12、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空气间隙的厚度为G23、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空气间隙的厚度为G34、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空气间隙的厚度为G45、所以第一透镜到第五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四个空气间隙的总合为Gaa。
本发明五片式光学成像镜头中,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为T1、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为T2、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为T4、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为T5,所以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总合为Ta1。
本发明五片式成像镜头之中,满足Tal/G12≤45的关系。
本发明五片式成像镜头之中,第五透镜还具有朝向物侧的第五物侧面,第五物侧面具有在其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
本发明五片式成像镜头之中,满足T4/G34≤1.9的关系。
本发明五片式成像镜头之中,第五透镜的第五物侧面还具有在其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
本发明五片式成像镜头之中,满足T1/T2≥2.35的关系。
本发明五片式成像镜头之中,满足G34/G45≤1.4的关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未经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4772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匀光器及其制作方法
- 下一篇:变焦及对焦机构及其影像撷取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