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掺超活性矿渣粉的活性粉末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47692.0 | 申请日: | 2013-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723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孙占兴;聂法智;贾伟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新航建材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4 | 分类号: | C04B28/04;C04B18/14;C04B14/48;C04B16/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李娜 |
地址: | 10111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活性 矿渣 粉末 混凝土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掺超活性矿渣粉的活性粉末混凝土,包括水泥、硅灰、石英粉、砂子、水、减水剂和钢纤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超活性矿渣粉;
其中,所述超活性矿渣粉由如下方法制备得到:
(1)将矿渣粉与第一研磨介质混合,在球磨机内研磨45~90min;
(2)向所述步骤(1)中加入第二研磨介质,继续研磨180~480min,即制备得到本发明所述超活性矿渣粉;
其中,所述第一研磨介质为直径为?60mm、?40mm、?20mm的钢球,以及直径为?20 mm、?10mm的钢柱的混合物;
所述第二研磨介质为直径为?20mm的钢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掺超活性矿渣粉的活性粉末混凝土,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数计,所述第一研磨介质与所述第二研磨介质添加量比为(7~9):(1~3)。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掺超活性矿渣粉的活性粉末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在第一研磨介质内,以第一研磨介质的重量份数计,所所述?60mm的钢球为20~35份、所述?40mm的钢球为5~15份,所述?20mm的钢球为10~25份;所述?20 mm的钢柱为2~15份,所述所述?10mm的钢柱为3~20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掺超活性矿渣粉的活性粉末混凝土,其特征在于,以所述第一研磨介质和所述第二研磨介质总质量计,所述矿渣粉的添加量为5~25wt%。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掺超活性矿渣粉的活性粉末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
水泥 1份
超活性矿渣粉 0.2~0.3份
硅灰 0.2~0.25份
石英粉 0.35~0.4份
砂子 1.25~1.35份
水: 0.38~0.42份
减水剂 0.035~0.045份
其中,所述钢纤维的掺入量为制备成型后的活性粉末混凝土的总体积的1.50%~2.50%。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掺超活性矿渣粉的活性粉末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纤维表面镀铜,所述钢纤维的形状为哑铃型和波浪型,钢纤维直径0.18~0.23 mm,长度12~ 15 mm,抗拉强度≥2000Mpa。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掺超活性矿渣粉的活性粉末混凝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聚丙烯纤维,所述聚丙烯纤维的掺入量为活性粉末混凝土的总体积的1.50%~2.50%;所述聚丙烯纤维的形状为束状单丝,聚丙烯纤维的直径为18~20μm,长度为6~19 mm。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掺超活性矿渣粉的活性粉末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超活性矿渣粉的比表面积为800~900m2/kg,7d的活性指数≥115%,28d的活性指数≥125%。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掺超活性矿渣粉的活性粉末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矿渣粉为S75级矿渣粉、S95级矿渣粉或S105级矿渣粉;
所述水泥为普通硅酸盐水泥,标号为P.O 42.5或P.O 52.5;
所述硅灰的表观密度为150~250 kg/m3,比表面积20~28m2/g,平均粒径为0.1~0.3μm,所述硅灰中无定形SiO2含量为85%~95%;
所述水为工业用水;
所述石英粉的粒径范围为5~25μm,所述石英粉中SiO2含量≥99%;
所述砂子为天然河砂,粒径为200~600μm,平均粒径为300μm,细度模数为2.2~1.6,所述天然河砂中SiO2的含量≥99%;
所述减水剂为聚羧酸减水剂,减水率为20%~30%;
所述粉末混凝土的水胶比为0.20~0.23。
10. 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掺超活性矿渣粉的活性粉末混凝土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特定量的水泥、超活性矿渣粉、石英粉或特定量的水泥、超活性矿渣粉、石英粉和聚丙烯纤维混合均匀;
(2)将特定量的硅灰、石英砂以及钢纤维混合均匀;
(3)将特定量的减水剂溶于特定量的水中,得到减水剂水溶液;
(4)将上述减水剂水溶液总体积的三分之二加入至所述步骤(1)中的混合物中,搅拌均匀;
(5)将剩余的减水剂水溶液加入至所述步骤(2)中的混合物中,搅拌均匀;
(6)将所述步骤(4)中的混合物加入至所述步骤(3)中的混合物中,搅拌均匀,得到活性粉末混凝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新航建材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新航建材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4769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