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快速检测食品中致病菌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46266.5 | 申请日: | 2013-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605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史贤明;白亚龙;施春雷;宋明辉;王大鹏;崔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68 | 分类号: | C12Q1/68;C12Q1/06;C12Q1/04 |
代理公司: | 上海旭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0 | 代理人: | 郑立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检测 食品 致病菌 方法 | ||
1.一种快速检测食品中致病菌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氨基磁珠的制备
a)制备Fe3O4磁性纳米粒子;
b)硅包被Fe3O4磁性纳米粒子;
c)去除未被硅包被的裸露Fe3O4磁性纳米粒子,得硅包磁珠;
d)氨基化硅包磁珠,得氨基磁珠;
(2)待检样品制备
将预处理后的待检食品样品离心,收集沉淀,将沉淀复溶于缓冲溶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蛋白酶和溶菌酶孵育,后用沸水浴并用酚氯仿抽提得待检样品;
(3)将氨基磁珠与待检样品混合,恒温振荡,磁性分离后洗涤,得吸附有致病菌基因组DNA的氨基磁珠;
(4)将吸附有致病菌基因组DNA的氨基磁珠加入PCR体系中进行PCR检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检测食品中致病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1)氨基磁珠的制备中,
步骤a)制备Fe3O4磁性纳米粒子所采用的方法为,用共沉淀法将二价铁化合物与三价铁化合物在氨水的催化下共沉淀生成水溶性的Fe3O4磁性纳米粒子;
步骤b)硅包被Fe3O4磁性纳米粒子所采用的方法为,
由表面活性剂、油相、水相、助剂配制反相微乳液体系,以氨水为催化剂水解正硅酸乙酯制成硅包被的Fe3O4磁性纳米粒子;或者
用法在乙醇/水溶液中用氨水催化正硅酸乙酯制成硅包被的Fe3O4磁性纳米粒子;
步骤c)去除未被硅包被的裸露Fe3O4磁性纳米粒子所采用的方法为,
用盐酸浸泡,然后洗涤去除未被硅包被的裸露Fe3O4磁性纳米粒子;或者
重复一次b)步骤,进行二次包裹,确保没有裸露的Fe3O4磁性纳米粒子存在;
步骤d)氨基化硅包磁珠所采用的方法为,
用氨基化硅烷偶联剂对硅包磁珠进行修饰,使其表面修饰氨基;或者在所述二次包裹的同时加入氨基化硅烷偶联剂进行氨基化修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速检测食品中致病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1)的步骤a)中,所述二价铁化合物为FeSO4·7H2O,所述三价铁化合物为FeCl3·6H2O,二价铁化合物与三价铁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速检测食品中致病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1)的步骤b)中,所述反相微乳液体系的各组分配比为:表面活性剂:油相:水相:助剂体积比大约为4:16:1:4,加入反相微乳液体系中的Fe3O4磁性纳米粒子的量(w/v)为0.1-0.4%。
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快速检测食品中致病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表面活性剂为曲拉通100,所述油相为环己烷,所述水相为去离子水,所述助剂为正己醇。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速检测食品中致病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1)的步骤c)中,所述盐酸浓度为0.1-3mol/L,盐酸浸泡时间为15-30h。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速检测食品中致病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1)的步骤d)中,氨基化硅包磁珠采用的方法为将氨基化硅烷偶联剂配置成体积分数为1%-5%的甲苯溶液,加入硅包磁珠,在氮气氛围下加热到30℃-100℃,回流3h-12h。
8.根据权利要求1、2或7所述的快速检测食品中致病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氨基化硅烷偶联剂为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4626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