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甜菜褐斑病的防治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045692.7 申请日: 2013-02-05
公开(公告)号: CN103125320A 公开(公告)日: 2013-06-05
发明(设计)人: 李春杰;韩秉进;韩成贵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主分类号: A01G13/00 分类号: A01G13/00
代理公司: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代理人: 王艳萍
地址: 150081 黑龙*** 国省代码: 黑龙江;2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甜菜 褐斑 防治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褐斑病的防治方法。

背景技术

甜菜褐斑病(Cercospora beticola Sacc.),俗称叶斑病、斑点病,是目前甜菜生产田中危害最严重的叶部病害,也是一种严重危害甜菜生产的世界性病害。该病为真菌性病害,主要发生在叶片上,有时也发生在叶柄上,形成褐色斑点致使叶片枯死,同化器官遭到破坏,不能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影响块根发育和糖分的积累。新疆伊宁县一般发病年份可减产15%-20%,含糖量下降0.8%-2.0%。我国许多原料区(如赤峰、通辽等地)甜菜含糖量下降,主要原因就是褐斑病控制不好。对于该病的控制,除了引进抗病品种,还可实施轮作。1991~1992年黑龙江省海伦地区甜菜褐斑病发病还较轻,但随着甜菜生产的经济效益增长,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由于产业链关系,使得甜菜种植区域性增强。自1998年来海伦糖厂、宁安糖厂和依安糖厂等周边为黑龙江省大面积甜菜种植区域,在该区域实施轮作较困难。李永刚等2009年对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地区甜菜褐斑病田间调查发现,田间发病率为100%,严重影响了该地区甜菜的产量与产糖量。

目前农民盲目、频繁地使用同种化学农药进行防治,使甜菜褐斑病菌对同一种农药产生抗药性,防治效果逐渐降低、块根产量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要解决目前盲目、频繁的使用同种化学农药防治甜菜褐斑病,导致防治效果差,引起甜菜产量低的问题,提供一种甜菜褐斑病的防治方法。

本发明甜菜褐斑病的防治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在甜菜褐斑病田间发病率达5%~10%时,进行第一次喷施农药,喷施农药的时间为一天中的7点~8点或18点~19点,喷施的农药是质量浓度为25%苯醚甲环唑乳油的2000倍稀释液;二、9~12天后进行第二次喷施农药,喷施农药的时间为一天中的7点~8点或18点~19点,喷施的农药是质量浓度为25%吡唑醚菌酯乳油的1500倍稀释液,即完成甜菜褐斑病的防治。

发明效果:

本发明采用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交替施用对甜菜褐斑病进行防治,从第一次喷药后20-25天调查其防治效果,防治效果达81%~85%。田间未发现药害现象,甜菜叶片生长旺盛。秋收测产结果显示,较不喷药剂的对照区增产20%~25%。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技术方案不局限于以下所列举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各具体实施方式间的任意组合。

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甜菜褐斑病的防治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在甜菜褐斑病田间发病率达5%~10%时,进行第一次喷施农药,喷施农药的时间为一天中的7点~8点或18点~19点,喷施的农药是质量浓度为25%苯醚甲环唑乳油的2000倍稀释液;二、9~12天后进行第二次喷施农药,喷施农药的时间为一天中的7点~8点或18点~19点,喷施的农药是质量浓度为25%吡唑醚菌酯乳油的1500倍稀释液,即完成甜菜褐斑病的防治。

本实施方式在喷施农药时避开大风和下雨天气。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步骤一和步骤二中喷施农药的方法为采用喷雾器械将药液喷洒成雾滴,喷雾时保持匀速,不重喷,不漏喷。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不同的是:步骤二中10~11天后进行第二次喷施农药。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在黑龙江省海伦市,进行甜菜褐斑病的防治,具体方法步骤如下:

一、在甜菜褐斑病发病率达5.3%时,进行第一次喷施农药,喷施农药的时间为一天中的7点,喷施的农药是质量浓度为25%苯醚甲环唑乳油的2000倍稀释液;二、10天后进行第二次喷施农药,喷施农药的时间为一天中的7点,喷施的农药是质量浓度为25%吡唑醚菌酯乳油的1500倍稀释液,即完成甜菜褐斑病的防治。

本实施方式步骤一和步骤二中喷施农药的方法为采用喷雾器械将药液喷洒成雾滴,喷雾时要保持匀速,不重喷,不漏喷。喷施农药时避开大风和下雨天气。

本实施方式25%苯醚甲环唑乳油由山东东泰农化有限公司生产,25%吡唑醚菌酯乳油由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生产。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4569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