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鱼腥草有效部位及其提取方法和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045165.6 申请日: 2013-02-05
公开(公告)号: CN103055006A 公开(公告)日: 2013-04-24
发明(设计)人: 张壮丽;郑立运;赵志鸿;张小俊;王桂芳;张长征;陈慧平;邹敏;张艳;王宁;马方;王东阳;王庆端;江金花;王陆巡;赵宁 申请(专利权)人: 河南省医药科学研究院
主分类号: A61K36/78 分类号: A61K36/78;A61P35/00
代理公司: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04 代理人: 田小伍;杨海霞
地址: 450052 河*** 国省代码: 河南;4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鱼腥草 有效 部位 及其 提取 方法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植物鱼腥草的有效部位提取物、提取方法和其在制备抗肿瘤药物方面的应用。

背景技术

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 Thunb)为三白草科蕺菜属植物,原名“蕺”,始载于《名医别录》,列为下品。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地区,主产于浙江、江苏、安徽、福建、河南等省。药用其带根全草,性辛,味微寒,入肺经。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等功能,用于肺痈吐脓、痰热喘咳、热淋、热痢、痈肿疮毒、咽喉乳蛾、痔疮脱肛等症,被誉为“中药中的广谱抗生素”。《本草纲目》记载:“其叶腥气,故俗称鱼腥草。”鱼腥草为药食两用的植物。

恶性肿瘤的发生率逐年增高,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由于中药的多靶点和副作用小等优点,从传统药物中寻找抗肿瘤活性物质已成为目前的研究方向和热点。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鱼腥草具有解热、抗炎、抗菌、抗病毒、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过敏、镇咳、抗抑郁、改善胰岛素抵抗、降糖、改善心室重构等作用。目前尚未有鱼腥草挥发油、乙酸乙酯部位或乙醇部位具有抗肿瘤作用的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鱼腥草有效部位及其提取方法,该鱼腥草有效部位具有抗肿瘤作用,可以用来制备抗肿瘤药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鱼腥草有效部位,其选自鱼腥草挥发油、鱼腥草乙酸乙酯部位和鱼腥草乙醇部位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所述鱼腥草有效部位的提取方法,其包括下述步骤:将用水浸泡过的鱼腥草进行水蒸气蒸馏,收集蒸馏液,蒸馏液静置冷却分层后,取上层的油层即得鱼腥草挥发油;将用水提取过的鱼腥草渣晾干或烘干后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乙醇回流提取,提取液挥干溶剂后即分别得到鱼腥草乙酸乙酯部位和鱼腥草乙醇部位。

具体的,可将干燥的鱼腥草粉碎,用其重量8-15倍的水浸泡8-15h(用以使鱼腥草充分浸润),然后将鱼腥草及浸泡液进行水蒸气蒸馏,蒸馏时间6-10h。

将用水提取过的鱼腥草渣晾干或烘干后依次用15-20倍(ml/g)的石油醚、乙酸乙酯和95%乙醇回流提取1-4h。

所述鱼腥草有效部位在制备抗肿瘤药物方面的应用。

鱼腥草挥发油可按本领域常规技术直接或者包合后制成多种剂型,如:溶液剂(如芳香水剂、醑剂、乳剂等)、注射剂、胶囊剂、片剂、颗粒剂、滴丸、缓释制剂及纳米制剂等。也可以鱼腥草挥发油为活性物质,与医学上可接受的药用辅料、赋形剂等混配、组合,制成上述各种剂型。或者还可以与鱼腥草乙酸乙酯部位和/或乙醇部位或其他抗肿瘤药物共同作为活性物质,与医学上可接受的药用辅料、赋形剂等混配、组合,制成上述各种剂型。

本发明鱼腥草有效部位的提取方法简单,经体外细胞试验证明:所得鱼腥草挥发油、鱼腥草乙酸乙酯部位和乙醇部位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可用于制备抗肿瘤药物。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实施例1

一种鱼腥草有效部位,其选自鱼腥草挥发油、鱼腥草乙酸乙酯部位和鱼腥草乙醇部位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所述鱼腥草有效部位的提取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取500g粉碎过的鱼腥草全草置于烧瓶中(烧瓶中可放入数粒沸石),加5000ml水振摇混合后浸泡12h左右,然后将鱼腥草及浸泡液进行水蒸气蒸馏(保持微沸6h),收集蒸馏液。蒸馏液静置冷却分层后,取上层的淡黄色油层(约0.5ml)即得鱼腥草挥发油;将用水提取过的鱼腥草渣晾干后依次用7500ml石油醚、7500ml乙酸乙酯和7500ml 95%乙醇回流提取3h(即石油醚回流提取结束后,将分离出来的固体鱼腥草渣添加乙酸乙酯进行回流提取,提取结束后固液分离,液相的即为乙酸乙酯提取液),所得提取液挥干溶剂,分别得到5.6g棕黑色浸膏(即乙酸乙酯部位)、13.5g棕褐色浸膏(即乙醇部位)。

实施例2

一种鱼腥草有效部位,其选自鱼腥草挥发油、鱼腥草乙酸乙酯部位和鱼腥草乙醇部位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医药科学研究院,未经河南省医药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4516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