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复合循环高效生物反应污水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44278.4 | 申请日: | 2013-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217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9 |
发明(设计)人: | 谢杨;胡超;康兆雨;游小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中科建禹环保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谭英强 |
地址: | 51067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复合 循环 高效 生物 反应 污水处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研究领域中的一种处理系统,特别是一种新型复合循环高效生物反应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活性污泥法又称悬浮生长法,是一种应用最广的废水好氧生化处理工艺,其主要由曝气池、二次沉淀池、内循环曝气系统及污泥回流系统等组成。传统活性污泥法存在着诸多问题,曝气池容积大,占用土地较多;对水质、水量变化的抗冲击力较低。相对活性污泥法,另一种生物处理技术生物接触氧化法是以附着在载体上的生物膜为主,净化有机废水的一种高效水处理工艺,这是一种具有活性污泥法特点的生物膜法。它的处理效率较高,节省占地,运行管理方便,单位体积生物的数量比活性污泥法多,生物活性高,对冲击负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但其主要的问题在于不能很好地借助运转条件的变化很好地调节生物量,生物膜过厚时容易造成堵塞,不能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氨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活性污泥法及生物接触氧化法的一些问题,提供一种新型复合循环高效生物反应污水处理系统。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种新型复合循环高效生物反应污水处理系统,其包括反应池、设置在反应池上端的出水堰以及设置在反应池外的反洗水收集池,所述反应池内设有生物载体区,所述生物载体区中央位置安装有底部敞口的载体移动循环系统,所述载体移动循环系统上方安装有清洗球,所述清洗球内设有将其内部分割为液体区和沉淀区的固液分离器,所述液体区上还通过布水管与反洗水收集池连通,沉淀区的底部设有与生物载体区连通的下料口,载体移动循环系统四周还安装有若干个内循环曝气系统,所述内循环曝气系统和反洗水收集池间设有将反洗水抽进内循环曝气系统内的提升泵。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循环曝气系统包括第一管以及安装在第一管底部的曝气装置,所述第一管外均匀布有进水管,第一管的底部与提升泵连通,第一管外面套有第二管,第一管的上部设有至少一个连通至第二管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管的中部设有至少一个连通生物载体区的第二通孔,第二管的下部设有至少一个连通反应池的第三通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通孔与第三通孔间的第二管内设有隔流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载体移动循环系统包括底部敞口的提升管,所述提升管的底部还安装有进气喷嘴,提升管的顶部与沉淀区连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生物载体区的底部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有多个小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板为锥形支撑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小孔的直径为1~3毫米。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反洗水收集池和清洗球间还安装有缓冲箱。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设置载体移动循环系统,将载体和浑浊液提升至清洗球内的固液分离器进行分离,载体回流至生物载体区内对废水进行处理,浑浊液回流至反洗水收集池内,并经由提升泵抽进内循环曝气系统内后与废水混合形成高浓度活性污泥区,最后进入生物载体区,而经过净化后的水从出水堰排出,这样实现了载体和反洗水的循环,本发明具有能耗低,生物量高,调节能力强,操作方便等特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反应池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应用。
参照图1~图2,一种新型复合循环高效生物反应污水处理系统,其包括反应池、设置在反应池上端的出水堰16以及设置在反应池外的反洗水收集池1,所述反应池内设有生物载体区13,所述生物载体区13中央位置安装有底部敞口的载体移动循环系统,所述载体移动循环系统上方安装有清洗球15,所述清洗球15内设有将其内部分割为液体区和沉淀区的固液分离器17,所述液体区上还通过布水管2与反洗水收集池1连通,沉淀区的底部设有与生物载体区13连通的下料口14,载体移动循环系统四周还安装有4个内循环曝气系统,所述内循环曝气系统和反洗水收集池1间设有将反洗水抽进内循环曝气系统内的提升泵3,经固液分离器17排出的浑浊液进入反洗水收集池1,污泥的活性得到充分的恢复,浑浊液在提升泵3的作用下进入内循环曝气系统与废水混合形成高浓度活性污泥区,最后进入生物载体区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中科建禹环保有限公司,未经广州中科建禹环保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4427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提高包裹金浸出率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牙科用预聚合树脂填料型复合树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