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力度可控的电磁弹射装置及其电磁弹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043659.0 | 申请日: | 2013-02-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343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 发明(设计)人: | 王景川;刘成志;陈卫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 主分类号: | F41B6/00 | 分类号: | F41B6/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郭国中 |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力度 可控 电磁 弹射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磁弹射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力度可控的电磁弹射装置及其电磁弹射方法。
背景技术
在军事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弹射器如火箭、火炮等多属于化学弹射器。然而,传统的弹射器已难以满足发展要求。电磁弹射技术EML(Electromagnetic Launch)是一种新兴的直线弹射技术,其拥有的诸多优点随着科研技术的不断进步日益明朗,力度可控、加速均匀、能量转换效率高、准备周期短等是电磁弹射技术的部分优点。
李勇等在《微特电机》第2001,(5):3–18发表的“电磁弹射技术的原理与现状[J]”以及杨世荣等在《物理》第2003,32(4):253–256发表的“电磁发射器的原理与应用[J]”均体现了:电磁弹射的这些优点使得其在军事方面,特别是在作为航母舰载飞机弹射器上的优势尤为突出。
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即脉冲宽度调制技术,是一种模拟控制方式,其根据相应载荷的变化来调制晶体管栅极或基极的偏置,来实现开关稳压电源输出晶体管或晶体管导通时间的改变。通过改变导通时间占总时间的比例,也就是占空比,达到调整电压和频率的目的。其被广泛应用在测量、通信、电机控制、功率变换等许多领域中。
现有航母舰载弹射器多采用蒸汽弹射技术。苏子舟等在《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第2011,(1):93–96发表的“无人机电磁弹射应用综述[J]”以及李梅武等在《舰船科学技术》第2008,30(2):34-37发表的“航母飞机起飞的最佳选择——电磁弹射系统[J]”提出的航母舰载弹射器蒸汽弹射方法,蒸汽弹射中普遍存在的缺点为能量转换效率低、可控性差、准备周期长、装置体积大等,同时,随着对弹射要求的不断提高,其弹射速度和弹射质量也越发无法满足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力度可控的电磁弹射装置及其电磁弹射方法,通过调压模块控制电磁弹射装置输入电压,以达到弹射力度的可控。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力度可控的电磁弹射装置,包括直流电源、调压模块、充电电路、储能模块、放电电路以及控制器,其中,所述直流电源通过调压模块与充电电路相连接,所述充电电路通过储能模块与放电电路相连接,所述控制器分别与调压模块、充电电路以及放电电路连接。
所述直流电源可以根据需要采用不同伏值。
所述调压模块为脉宽调制(PWM)模块,所述脉宽调制模块的输入占空比与输出电压正相关,通过改变脉宽调制模块的占空比来调节输出电压的大小。
所述控制器用于向调压模块提供输入占空比以及给调压模块、充电电路和放电电路提供通断信号。
所述控制器为单片机。
所述充电电路用于连接调压模块和储能模块,并提供储能模块储蓄所需的能量,充电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充电继电器S1、充电电阻RL、充电继电器S2和充电电阻RC,所述充电继电器S1和充电继电器S2作为充电电路的导通控制器,并与控制器相连接。
所述储能模块用于存储直流电源通过调压模块控制后输出的电能,包括一个或多个通过串联和/或并联连接的储能元件。
所述储能元件为电容。
所述放电电路包括:弹射继电器、放电电阻R、两条相互之间平行固定且可导电的弹射轨道、电枢以及发射体,其中,所述弹射继电器与放电电阻R相连接,所述放电电阻R与其中一条弹射轨道相连接,所述电枢安装于发射体末端并置于两条弹射轨道之间,用于连接弹射轨道;所述弹射继电器作为放电电路的导通控制器,并与控制器相连接。
一种基于上述力度可控的电磁弹射装置的电磁弹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取电磁弹射装置的总电感梯度L’为一常数,则电磁力F可由回路电流i控制;回路电流i由储能模块提供,储能模块的储能电压直接由调压模块的输出电压决定,同时,调压模块的输出电压由输入占空比DC控制;通过改变输入占空比而获得不同的输出电压,继而获得大小不同的弹射力度;
第二步,确定目标电压,充电电路的导通控制器闭合,储能模块通过充电电路的充电电阻RC充电,此时,储能模块的电压为充电电阻RL两端的电压,当储能模块电压超过所需电压时,通过充电电路的充电电阻放电,从而控制储能模块上的目标电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4365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