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力线载波控制模块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43499.X | 申请日: | 2013-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733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刘锦文;吴昆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锦文;吴昆豪 |
主分类号: | H04B3/54 | 分类号: | H04B3/54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王玉双;祁建国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北***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力线 载波 控制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电力线载波控制模块,特别是一种以主从模式同时双工工作的电力线载波控制模块。
背景技术
电力线载波是一种利用现有的市电交流回路进行通讯传输的技术,省去了铺线工程,而被广泛地用于电缆防窃、各类灯具控制以及工业上如监控系统的云台或马达的控制。
惟,电力线载波目前存在诸多待解决的技术瓶颈,首先,电力线负载重的时候会导致传输距离不长,而现有的解决手段,是通过在线路间需串接中继器达到放大信号的效果,却有违使用现有回路的方便性,又增加了成本。
此外,配电变压器对电力线载波信号有阻隔作用,所以电力线载波信号只能在一个配电变压器区域范围内传送,不同的电力回路无法互通;又,若通讯距离很近时,不同相位间可能会受到彼此信号的干扰,而家庭用电220VAC可分为两个相位,每个相位110VAC,两相位间信号无法相连,以致电力载波信号只能在单相电力线上传输,限制了电力线载波的应用范围,也影响了应用上的稳定程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主从模式并同时双工工作的电力线载波控制模块。
为达上述的目的,发明人以本发明提出一种电力线载波控制模块,所述电力线载波控制模块包括:一微控制器,所述微控制器具有一第一连接端口单元、一第二连接端口单元、一第一通讯单元、一第二通讯单元及一总线单元;一光耦合隔离单元,所述光耦合隔离单元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口单元电性连接;一数字输入单元,所述数字输入单元与所述光耦合隔离单元电性连接;一缓冲单元,所述缓冲单元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口单元电性连接;一数字输出单元,所述数字输出单元与所述缓冲单元电性连接;一模拟对数字转换单元,所述模拟对数字转换单元与所述总线单元电性连接;一模拟输入单元,所述模拟输入单元与所述模拟对数字转换单元电性连接;一数字转模拟转换单元,所述数字转模拟转换单元与所述总线单元电性连接;一模拟输出单元,所述模拟输出单元与所述数字转模拟转换单元电性连接;一第一电力线载波模块,所述第一电力线载波模块与所述第一通讯单元、一第一电力线回路及一第二电力线回路电性连接;一第二电力线载波模块,所述第二电力线载波模块与所述第二通讯单元、所述第一电力线回路及所述第二电力线回路电性连接,又,所述第二电力线载波模块与所述第一电力线载波模块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的电力线载波控制模块,其中,所述微控制器还包括一输入/输出单元,所述输入/输出单元连接一中继设定单元。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的电力线载波控制模块,其中,所述第一电力线回路及所述第二电力线回路为不同的市电回路,所述第一电力线回路及所述第二电力线回路的电压范围为AC12V~440V。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的电力线载波控制模块,其中,所述第一通讯单元及所述第二通讯单元为UART通讯接口。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的电力线载波控制模块,其中,所述UART通讯接口为RS-232或RS-485。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的电力线载波控制模块,其中,还包括一接口转接单元,所述接口转接单元与所述总线单元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的电力线载波控制模块,其中,所述总线单元转接为UART通讯接口。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的电力线载波控制模块,其中,所述UART通讯接口为RS-232或RS-485。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的电力线载波控制模块,其中,所述总线单元为SPI接口。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的电力线载波控制模块,其中,所述第一电力线载波模块及所述第二电力线载波模块分别与一定址单元电性连接,这些定址单元的位数为16bit。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工作在不同频率的电力线模块:
1.可同时作为主端与从端,可并接管理以有效缩短管理时间或可串接管理达到较远距离的传输。
2.可跨相位、跨电表工作。
3.电压范围适用于工业规范,便于工业自动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方块图。
其中,附图标记:
电力线载波控制模块.1 微控制器.2
第一连接端口单元.21第二连接端口单元.22
第一通讯单元.23第二通讯单元.24
总线单元.25输入/输出单元.26
中继设定单元.27光耦合隔离单元.31
数字输入单元.32缓冲单元.33
数字输出单元.34模拟对数字转换单元.41
模拟输入单元.42数字转模拟转换单元.4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锦文;吴昆豪,未经刘锦文;吴昆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4349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玻璃连续热弯炉
- 下一篇:玻璃熔窑大碹拉杆受力实时监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