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特低渗透双重介质砂岩油藏微观孔隙结构的定量表征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42119.0 | 申请日: | 2013-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784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高辉;李天太;王雅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5/08 | 分类号: | G01N15/08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弋才富 |
地址: | 710065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渗透 双重 介质 砂岩 油藏 微观 孔隙 结构 定量 表征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田开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特低渗透双重介质砂岩油藏微观孔隙结构的定量表征方法。
背景技术
双重介质砂岩油藏的微观孔隙结构是控制储层质量和开发效果的关键因素,是特低渗透油藏高效开发的核心问题之一,主要包括孔隙喉道类型、孔喉匹配关系、孔喉变化特征和微裂缝发育程度等方面内容。
裂缝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岩心观测法、地应力分析法、现代试井分析与测井解释法和生产动态分析法。2003年3卷2期,石油勘探与开发,王景等人在《特低渗透砂岩微裂缝分布研究方法探索》一文中应用渗透率异常频率分析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主力油层的微裂缝平面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2003年3卷2期,石油勘探与开发,王发长等人在《吐哈盆地巴喀油田特低渗砂岩油层裂缝分布特征》一文中通过岩心观察分析了吐哈盆地巴喀油田特低渗砂岩油层裂缝分布特征;2004年39卷1期,地质科学,曾联波在《低渗透砂岩油气储层裂缝及其渗流特征》一文中通过不同构造类型露头区和岩心分析,对不同地区低渗透砂岩油气储层裂缝的发育规律进行了对比; 2007年28卷5期,石油学报,郝明强等人在《微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储层特征研究》一文中利用恒速压汞、核磁共振和压敏实验方法对微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对比了裂缝性和非裂缝性储层特征的差异,但未对裂缝参数进行表述。2009年55卷3期,地质论评,王瑞飞等人在《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油田上三叠统延长组超低渗透砂岩储层微裂缝研究》一文中利用薄片鉴定及物性分析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油田上三叠统延长组超低渗透砂岩储层微裂缝进行了研究;2012年42卷4期,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王瑞飞等在《东濮凹陷三叠系砂岩油藏裂缝特征及主控因素》一文中采用野外露头剖面观测、岩心观察、样品分析测试、常规测井、成像测井、核磁测井、岩石力学实验等技术方法对文明寨地区三叠系砂岩储层裂缝进行了研究。以上仅是针对裂缝开展的相关研究,未考虑其与孔喉之间共同存在的情况。
针对单一孔隙介质,研究方法从扫描电镜、环境扫描电镜、铸体薄片、X衍射、图像孔隙、图像粒度、高压压汞、水驱油及油水相渗、润湿性测试等到核磁共振、恒速压汞和CT扫描技术。虽然上述方法都能从不同程度上反映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但不同的方法其侧重点不同,要解决的问题也就不同,也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如何针对双重介质,将常规技术与先进的测试手段有效结合是目前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伴随着微观孔隙结构研究方法的发展,也出现了相应的孔隙结构模拟方法,即建立了一些类型的计算机网络模型,但由于微观孔隙结构的复杂性,人们所建立的模拟模型(如颗粒模型、毛细管模 型、Ridgefield砂岩模型等)都只能对其特性进行较为简单的描述。基于上述考虑,国内外众多学者将分形理论应用于孔隙介质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的描述,但该理论对孔隙结构的描述仍基于压汞实验获取的毛细管压力曲线,难以实现双重介质的孔隙结构定量表征。
总体来讲,上述研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已有研究中要么仅针对微裂缝、要么针对孔喉特征,未有考虑微裂缝和孔喉特征共同存在情况下的综合表征方法。
(2)特低渗透双重介质砂岩油藏孔隙结构复杂,计算机网络模型、模拟方法和分型理论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3)已有研究手段相互结合不够,未能实现多项技术有效匹配、融合,形成系统的表征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特低渗透双重介质砂岩油藏微观孔隙结构的定量表征方法,从实验样品的选取,各种实验之间的有效结合、样品的分配到实验测试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将宏观背景与微观岩心相结合,静态分析与动态生产实际相结合,从定性分析到半定量评价再到定量表征了特低渗透双重介质砂岩油藏微观孔隙结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特低渗透双重介质砂岩油藏微观孔隙结构的定量表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区域地质背景、沉积微相、构造位置、所经历成岩作用和岩电关系,钻取岩心,进行切样、洗油处理和样品分配,具体步骤如下:
1、根据已有的岩心物性测试结果、测井解释结果,建立岩心分析孔隙度和渗透率与测井孔隙度和渗透率之间的变化关系;
2、根据测井资料绘制油藏剖面、沉积微相剖面图、沉积微相和砂体厚度等值线图,选出在平面上有代表性、在纵向上有可对比性的样品,标出纵向和平面取心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石油大学,未经西安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4211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