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压力变送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41587.6 | 申请日: | 2013-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6899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发明(设计)人: | 楼小龙;张焱;王定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盾安禾田金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L9/00 | 分类号: | G01L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驰纳智财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7 | 代理人: | 谢亮;赵德兰 |
地址: | 311835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力变送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力变送器,包括壳体及其内部的陶瓷芯体、密封部件,还包括壳体套管、补偿电路模块、保护电路板、金属弹片,保护电路板与金属弹片连接成一个整体后与壳体套管接触接地,对压力变送器在静电、磁场等外界因素下的影响进行了防护,提高了压力变送器的抗干扰能力。本发明的压力变送器采用保护电路板与金属弹片结构,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制冷空调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压力变送器。
背景技术
压力变送器以供给指示报警仪、记录仪、调节控制器等二次仪表进行测量、指示和过程调节,是工业实践中最为常用的一种变送器,其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自控环境。压力变送器的功能即将测量的压力信号转换为0~5V电压输出或4~20mA的电流输出,通过模拟/数字转换电路转换数字信号供单片机读取、控制。但在信号需要远距离传输或使用环境中电网干扰较大的场合,压力变送器受静电、磁场、雷击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较大,暴露了抗干扰能力较差的问题。
如图1和图2所示,中国发明专利201110078814.3所保护的压力变送器,其放大电路板7A上边缘设有导电环71A,导电环71A与壳体2A通过塑料插座8A铆压后与壳体2A接触,该导电环71A通过电容与放大电路板7A信号线连通,导电环71A与壳体2A接触接地可通过静电放电作用,同时消除对电磁场等外界因素的干扰作用。该结构通过在放大电路板上增加导电环和电容来消除静电放电的干扰,导电环主要通过塑料插座铆压后与壳体接触接地来通过静电放电作用,导电环与壳体有可能因为接触不良而未接地时便起不到任何作用,因此这种结构的压力变送器在实际应用中有一定的局限性,安装结构有接触不良的隐患。
目前广泛使用的压力变送器,可以通过静电放电性能,但是一般设计的结构都比较复杂。所以如何设计一款压力变送器,通过简单的结构设计就可以通过静电放电IEC61000-4-2标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压力变送器,保护电路板与金属弹片连接成一体,保护电路板通过金属弹片直接与壳体套管接触接地,从而可以释放静电,对压力变送器在静电、磁场等外界因素下的影响进行了防护,提高了压力变送器的抗干扰能力。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压力变送器,包括壳体及其内部的陶瓷芯体、密封部件,还包括壳体套管、补偿电路模块、保护电路板、赫斯曼接头、金属弹片、插针、导线、电缆线、尼龙垫片、弹性挡圈、壳体环,所述保护电路板与所述金属弹片连接成一个整体。
优选的是,所述保护电路板通过金属弹片直接与壳体套管接触,并与补偿电路模块、赫斯曼接头连接形成通路。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壳体与陶瓷芯体、密封部件围成压力腔室,所述壳体上还设有连通所述压力腔室的介质进口,介质进入压力腔室后作用于陶瓷芯体,陶瓷芯体受压后将压力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并传输至补偿电路模块,用于修正放大电信号并形成一定比例的信号输出。所述补偿电路模块上的电信号通过插针连接到保护电路板上,再通过导线连接到赫斯曼接头的接线端子上,最后通过电缆线输出到整机或者系统。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壳体套管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壳体套管与壳体可以通过螺纹拧紧并在壳体套管底部灌注螺纹胶进行密封固定,壳体套管与壳体也可以采用激光焊接固定连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壳体套管与所述壳体也可以设计为一体式结构。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赫斯曼接头与所述壳体套管通过螺纹锁紧,并灌注螺纹胶进行密封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盾安禾田金属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盾安禾田金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4158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堵塞的防水试验装置
- 下一篇:光纤耦合透镜中光纤与透镜同心偏差测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