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压力分散型锚索防压碎注浆体承载板构造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41512.8 | 申请日: | 2013-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613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蒋楚生;梁瑶;李庆海;贺钢;李飞;吴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5/04 | 分类号: | E02D15/04;E02D5/74 |
代理公司: | 成都惠迪专利事务所 51215 | 代理人: | 王建国 |
地址: | 610031***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力 分散 型锚索防 压碎 注浆体 承载 构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岩土工程加固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压力分散型锚索防压碎注浆体承载板构造。
背景技术
压力分散型锚索,作为一种新型的岩土工程加固技术,已被广泛运用于实际工程中。压力分散型锚索改变了传统的拉力型锚索的受力形式,将锚固力通过数块间隔一定距离的承载板转为压力作用于多节锚固体上。此类锚索由于粘结应力更加均匀,并可充分利用锚固段在围岩压力作用下抗压强度较高的优势,极大地提高锚固力。由此可见,承载板是压力分散型锚索的重要构件。现有的承载板在结构上为圆形钢板,其中心具有安装注浆管的通孔,板面环向间隔开设有供钢绞线穿过的通孔。
对压力分散型锚索的大量试验和工程实践表明,锚固段内剪应力分布具有如下特点:注浆体与孔壁、注浆体与钢绞线之间,剪应力分布是不均匀的,在承压板附近将产生高度的剪应力集中。目前的工程设计方法却广泛采用平均剪应力法,即假设锚固段内剪应力沿全长均匀分布。这样将出现由设计计算给出的注浆体承载能力是足够的,但锚固段内剪应力集中区注浆体可能发生破坏,尤其是承载板附近的注浆体。而注浆体一但发生破坏,就会加速钢绞线的锈蚀,可能造成工程事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压力分散型锚索防压碎注浆体承载板构造,可有效地防止承载板附近的注浆体失效,以确保锚固段锚索正常工作。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一压力分散型锚索防压碎注浆体承载板构造,板体为圆形钢板的承载板在锚固段内间隔设置,板体具有安装注浆管的通孔和沿板面环向间隔开设的供钢绞线穿过的通孔,其特征是:所述承载板的内侧板面上焊接固定有螺旋钢筋,该螺旋钢筋将钢绞线环向包围于其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有效地解决了承载板附近注浆体易发生压裂破坏的问题,同时由于螺旋弹簧钢筋包裹了锚索钢绞线外面的浆体,可以增加其防腐性能,因此可有效地避免锚索的张拉失效和锚固段的锚固力降低。具有结构简单、防压裂效果好、施工简单等特点,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如下两幅附图:
图1是本发明压力分散型锚索防压碎注浆体承载板构造的示意图;
图2是沿图1中A-A线的剖面图。
图中构件、部位及所对应的标记:螺旋钢筋1;承载板2;隔离支架3;导向帽4;钢绞线5a,钢绞线5b,钢绞线5c;注浆体6;注浆管7;自由段L1,锚固段L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和图2,本发明压力分散型锚索防压碎注浆体承载板构造,板体为圆形钢板的承载板2在锚固段L2内间隔设置,板体具有安装注浆管的通孔和沿板面环向间隔开设的供钢绞线5穿过的通孔。所述承载板2的内侧板面上焊接固定有螺旋钢筋1,该螺旋钢筋1将钢绞线5环向包围于其内。螺旋钢筋1可以大大缓解承载板2附近注浆体的压裂破坏,同时由于其包裹了锚索钢绞线外面的浆体,可以增加其防腐性能,因此可有效地避免锚索的张拉失效和锚固段L2的锚固力降低。
参照图1和图2,一块承载板2一般有两根钢绞线,其直径根据锚孔直径确定,承载板2间距与锚固段L2岩土体性质有关,一般为2~3.5m,锚固段L2承载板2个数不应超过5个,一般为3~4个为宜。螺旋钢筋1直径一般为10~12mm,采用HRB335(2级)钢筋绕制,其绕圈的外直径与承载板直径略小,其绕距为30~40mm,总绕高度为0.5~0.6m。承载板2和螺旋钢筋1采用点焊方式焊接牢固。
钻孔开挖后,将钢绞线5传入承载板2挤压并设置好承载板2,并靠近承载板2缠绕焊接螺旋钢筋1。安装锚索后注浆,在锚体注浆和锚墩混凝土龄期大于设计龄期后进行锚索张拉。
需要指出的是,上面所述只是用图解说明本发明压力分散型锚索防压碎注浆体承载板构造的一些原理,由于对相同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是很容易在此基础上进行若干修改和改动的。因此,本说明书并非是要将本发明局限在所示和所述的具体结构和适用范围内,故凡是所有可能被利用的相应修改以及等同物,均属于本发明所申请的专利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4151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