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物芯片微流路模块加工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310039562.2 | 申请日: | 2013-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703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王升启;肖瑞;陈玮;伯晓晨;荣振;陈苏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1L3/00 | 分类号: | B01L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85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芯片 微流路 模块 加工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芯片微流路模块加工工艺,利用现代精密数控加工技术整体成形加工,生物芯片清洗、杂交用微流路,属于加工制作领域。
背景技术
微流路技术是一个跨学科的新领域,其目标是利用微加工技术实现分析化学设备的微型化与集成化,用于微流控芯片制作的材料主要包括:玻璃、石英、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等。其中,玻璃和石英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微流控芯片基材,加工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第一种方法是使用光胶法封接,这一技术的主要难点在于存在较大的封接面积,两块玻片表面很难完全吻合,玻片间往往夹有部分气体,从而阻碍玻片的封接。该方法需对玻片进行严格的抛光处理,过程复杂,耗时耗力,成本高,成品率低。第二种是采用微电子工业上广泛应用的光刻蚀技术。然而光刻蚀过程复杂、耗时,需要昂贵的专用设备和洁净设施,且材料易碎,不能满足目前对微器件日益增多的需要。第三种是玻璃键合技术,这一技术要求键合表面具有很高的平整度和表面亲和性,要求比较严格的表面清洗,这使得芯片制作过程复杂,即使利用HF酸,实现了室温下键合,所需要的键合条件依然较严格,需要在净化间进行,存在粘合层键合改变了管道内壁形貌,且易发生管道堵塞,键合需要严格的HF酸浓度和压力,且HF酸对玻璃具有强烈的腐蚀作用等诸多问题。因此,应进一步探索价廉耐用的材料和快速简便的微流道制作技术以利于微流控系统的普及与发展。本发明不需要复杂的仪器及严格的实验条件,就可以制得多样化的生物芯片清洗杂交模板,与利用以上工艺等获得的模板相比,具有易加工、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生产周期短、微通道保通度高、能批量生产等特点。而且,制作的模板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可以重复使用,大大提高了模板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立足现代高精密数控加工技术设计一种生物芯片杂交与清洗流程的自动化操作流程模块,提高生物芯片在基因多态性分析及疾病诊断等方面的应用水平。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在模块一侧利用数控精密长程钻削技术加工成形出液微流水平管路和竖直管路,利用数控精密铣削技术加工成形出液螺纹扣孔,在模块的另一侧以基因芯片阵列单元尺寸为基准,沿对角线顶点为基点,利用数控精密长程钻削技术加工成形进液微流水平管路和竖直管路,利用数控精密铣削技术加工成形进液螺纹扣孔,最后以生物芯片阵列单元尺寸和密封橡胶垫外形尺寸为基准,利用数控精密铣削技术加工成形密封沉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结构简洁可靠,装配调试方便,生物芯片杂交系统稳定性好,降低相关人员职业要求;
2、结构简洁、操作简单、价格合理、性能可靠的生物芯片微流路模块加工工艺对生物芯片的普及推广具有现实意义。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模块整体铣削成形,厚度为8-9毫米,基体为PMMA材料。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有利于保证所有模块加工成形的一致性和高的成品率。
进一步,所述利用数控精密铣削技术加工成形出液螺纹扣孔和进液螺纹扣孔后,扣孔底部铣削退刀槽。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确保密封效果的可靠性,便于流路配件的拆除清洗。
进一步,所述模块整体加工成形后,在室温环境下,用95%的酒精溶液中浸泡24小时后取出,使用95%的酒精溶液对其孔道进行清洗,最后吹干。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确保流路的纯净,避免人为加工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用于生物芯片微流路模块加工工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视图;
图3为图1的B-B视图;
图4为图1的C-C视图;
图5为图1的轴测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出液螺纹扣孔,2、出液微流水平管路,3、出液竖直管路,4、密封沉槽,5、进液螺纹扣孔,6、进液微流水平管路,7、进液竖直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3956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