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预防和治疗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039104.9 | 申请日: | 2013-01-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549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 发明(设计)人: | 张克富;李炳霞;李瑞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方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K36/756 | 分类号: | A61K36/756;A61P31/14 |
| 代理公司: | 潍坊正信专利事务所 37216 | 代理人: | 王伟霞 |
| 地址: | 262737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预防 治疗 致病性 猪蓝耳病 中药 制剂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兽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预防和治疗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简称蓝耳病,是一种以引起母猪繁殖障碍和各日龄猪呼吸疾病为特征的接触性传染病,其病原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蓝耳病是目前影响世界养猪业最严重的疾病之一,自其被发现以来传播迅速,到目前为止,只有为数很少的国家未感染此病。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传染病。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育肥猪也可发病死亡是其特征。国家疫控中心兽医诊断室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和研究。结论为:一、变异的PRRSV是主要病因(原发病原);二、病毒、细菌、寄生虫混合或继发感染是死亡率上升的原因;三、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及免疫不规范、滥用抗生素、环境卫生差是造成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主要诱因。
目前,并没有针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多数采用接种疫苗,结合后期在饲料中添加药物拌料以及对环境进行消毒的方式进行预防和治疗。但是由于目前没有针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疫苗,很多养猪户就给猪接种类似自家苗、PRRS弱毒苗、PR弱毒苗、猪瘟脾淋苗、还有进口的多联苗等,但是实践证明给猪场接种过多的疫苗,对猪群健康稳定是有绝对性的影响,依靠疫苗来预防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不现实的,甚至导致机体免疫失调;在饲料中添加药物拌料,一般为解热镇痛类、抗菌素类、磺胺类以及抗病毒类药物,但是实践证明,这些药物在治疗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中,效果不好,尤其是磺胺类药物,很容易引起猪的毒副作用、免疫抑制和诸多并发感染;对环境进行消毒,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无法实现真正有效的预防和治疗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用于预防和治疗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其成本低,效果好,无毒副作用,从而消除上述背景技术中缺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用于预防和治疗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中药制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材:
柴胡 35~65份;
黄连 15~25份;
黄柏 20~40份;
黄芩 22~58份;
川木通 5~15份;
荆芥 5~15份;
防风 15~25份;
板蓝根 45~75份;
麻黄草 22~58份;
黄芪 35~65份;
金银花 30~50份;
连翘 30~40份;
穿心莲 20~40份;
桑叶 30~50份。
作为一种改进,用于预防和治疗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中药制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材:
柴胡 50份;
黄连 20份;
黄柏 30份;
黄芩 40份;
川木通 10份;
荆芥 10份;
防风 20份;
板蓝根 60份;
麻黄草 40份;
黄芪 50份;
金银花 40份;
连翘 35份;
穿心莲 30份;
桑叶 40份。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原料中还可以包括85~115重量份的石膏作为辅料。
用于预防和治疗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称量原料药材,并向原料药材内加水,其中水与原料药材的重量比为100:(8~15),浸泡7~9小时,煮沸后煎煮1~2小时,过滤得到一次煎煮液和一次药渣;
S2.向所述一次药渣中加入水,其中水与原料药材的重量比为80:(8~15),并加入85~115重量份的石膏,煮沸后煎煮0.5~1.5小时,过滤得到二次煎煮液和二次药渣;
S3.将所述一次煎煮液和二次煎煮液合并,然后浓缩至重量为原来的20wt%~30wt%,得到的浓缩液即为所述中药制剂。
本发明提供的中药制剂,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和治疗猪流行性感冒,尤其是对预防和治疗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具有显著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方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方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3910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