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变速器的操纵索支承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38799.9 | 申请日: | 2013-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918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长滨慎治;木村光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H57/02 | 分类号: | F16H57/02;F16H5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党晓林;王小东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速器 操纵 支承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变速器的操纵索支承结构,其中,在变速器壳体的外表面具备用于支承变速用的操纵索的支承部件。
背景技术
以往,在搭载于车辆的手动变速器等各种变速器中,设置有具备下述部分的变速操作机构(换档机构):变速用的控制轴,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设置于变速器壳体内;和操纵索,其设置于变速器壳体的外部,用于操作控制轴。在该变速操作机构中,设置于驾驶席的换档杆的操作经由操纵索被传递至控制轴,由此进行基于控制轴的转动实现的变速操作。上述的操纵索被将板材弯折而构成的支承部件(索架)支承为能够相对于变速器壳体的外表面沿长度方向进退移动。
可是,上述那样的操纵索是配设在车辆中的发动机室内的变速器与车厢(驾驶室)内的换档杆之间的部件,由此,需要安装成能够抑制发动机或变速器的振动和与此相伴的噪音等经由操纵索进行传递。另外,操纵索需要安装成能够将换档杆的操作精密地(可操作性良好地)传递至控制轴。由于这些理由,对于将操纵索支承于变速器壳体的支承结构,要求操纵索不会发生摇晃或位置偏移那样的情况的可靠支承。因此,一直以来,采取这样的对策:在支承部件的安装部位或其周围另行设置变速器壳体的肋来提高安装刚性,在支承部件设置凸缘等加强结构,由此来提高支承部件自身的刚性。可是,在这些对策中,存在下述这样的担忧:导致包括操纵索的支承结构在内的变速器的重量增加,结构复杂化,制造成本增加等。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05165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速器的操纵索支承结构,形成为不会导致结构复杂化、重量增加和成本上升的简单的结构,同时提高支承部件的安装刚性,由此能够实现对操纵索的可靠支承。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关于本发明的变速器的操纵索支承结构,变速器(1)具备:变速器壳体(10),其至少由第1壳体(11)和第2壳体(15)这两个壳体构成;接合用螺栓(21),其将第1壳体(11)的配合面(11a)和第2壳体(15)的配合面(15a)接合起来;变速用的控制轴(31),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设置于第1壳体(11)内;以及操纵索(35),其设置在第1壳体(11)的外部,并且将换档杆的操作传递至控制轴(31)以使该控制轴(31)转动,所述变速器的操纵索支承结构具备支承部件(40),所述支承部件(40)用于将操纵索(35)以能够沿其长度方向进退移动的方式支承于第1壳体(11)的外表面,所述变速器的操纵索支承结构的特征在于,支承部件(40)被多个固定用螺栓(23、23)固定于第1壳体(11)的外表面上的配合面(11a)的附近,多个固定用螺栓(23、23)的排列方向是与第1壳体(11)的配合面(11a)大致平行、且与接合用螺栓(21)的轴向大致正交的方向。
根据本发明的变速器的操纵索支承结构,通过多个固定用螺栓将操纵索用的支承部件固定于第1壳体的外表面上的配合面的附近,并且将多个固定用螺栓的排列方向设定为与第1壳体的配合面大致平行、且与接合用螺栓的轴向大致正交的方向。由此,能够在形成为简单的结构的同时提高操纵索和支承部件的相对于变速器壳体的安装部位的刚性,从而能够提高操纵索和支承部件的安装强度。因此,能够提高对经由操纵索传递的振动和与此相伴随的噪音的抑制效果,并且,能够提高对控制轴的可操作性。
即,从变速器壳体所需要的强度等观点出发,变速器壳体的配合面及其附近部分被设定为比从配合面离开的膜面部分大的壁厚尺寸。因此,如果如上述那样将操纵索的安装部位设定在第1壳体的配合面附近,则与将该安装部位设置于壳体的从配合面离开的位置(壳体的膜面部分)的情况相比,无需新的加强结构就能够提高操纵索的支承结构的刚性。另外,通过将操纵索的安装部位设定在第1壳体的配合面的附近,能够将向第1壳体11的内侧(内表面侧)突出的部分(内壁的突出部分)抑制得较少,从而能够大幅确保变速器壳体的内部容量。由此,还能够提高变速器的结构部件的布局自由度。
另外,由于变速器的操纵索是从发动机室内的变速器朝向车厢(驾驶室)内的换档杆配设的部件,因此,从设置有变速器的发动机室内等的布局的方便性来看,一般来说,相对于变速器壳体的配合面平行或以与该配合面接近的角度配置变速器的操纵索的情况较多。因此,如果如上述那样将控制轴用的支承部件配置在第1壳体的配合面的附近、并使多个固定用螺栓的排列方向成为与第1壳体的配合面大致平行且与接合用螺栓的轴向大致正交的方向,则能够容易地使操纵索沿变速器壳体的配合面延伸。因此,能够在提高操纵索的安装部位的刚性的同时以所希望的布局配置操纵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3879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泡管道
- 下一篇:与阳极夹一起使用的导电带以及阳极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