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全反射太阳能聚光镜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38368.2 | 申请日: | 2013-0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905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门立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门立山 |
主分类号: | F24J2/06 | 分类号: | F24J2/06;G02B1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3000 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德兴***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全反射 太阳能 聚光镜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及一种全反射太阳能聚光镜,属于太阳能利用产品。
背景技术
现在,低温太阳能热水器的利用几近普及,现在人们的研究方向指向了中、高温的太阳能利用。由于太阳辐射到地球的热量有限,将太阳光聚焦获得中温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聚焦的方式有两种:其一是反射聚焦,其二是折射聚焦。现在反射聚焦大多数使用的是金属板,存在着长期使用产生锈蚀的现象。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反射聚焦装置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反射聚焦镜,长期使用不易产生锈蚀。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全反射太阳光聚光镜,所述聚光镜的聚光材料由透明固体物质组成,中间有一集热装置,下端有固定支架,所述聚光镜的横截面的形状为“V”字形状,构成“V”字形状的两个边是由若干直角等腰三角形沿斜边方向一字排列形成。该凸透镜的立体形状可以是以所述“V”字形状的对称轴为轴心,将所述“V”字形状绕轴心旋转180°所得到的圆形立体形状。该凸透镜的立体形状也可以是保持所述“V”字形状的横截面不变,将所述横截面沿所述横截面的高度方向延长生长,延长生长的距离为高所得到的长方形立体形状。所述“V”字形状上方的宽口的方向是正对太阳光方向的。当太阳光正对“V”字形状上方的宽口的方向时,太阳光线照射到了“V”字形状内部各个直角等腰三角形的其中一个直角边上,由于是正对,所以光线与这个直角边的入射角为0,光线保持原方向射到直角等腰三角形的斜边上,光线和斜面形成的入射角为45°。设构成“V”字形状的透明固体材料为普通玻璃,其折射率为1.5,则在玻璃射入空气的界面上,光线产生全反射的临界角为41°,由于太阳光照射到斜面上的45°入射角大于41°的临界角,满足产生全反射的条件,所以,太阳光线经斜边反射,从另一直角边出射,由于光线在另一直角边的入射角为0,所以光线射入空气后保持原来方向,最后照射到“V”字形状中间的集热装置上。为了减轻本发明的重量,为了更加容易加工,构成“V”字形状的透明固体材料可以是有机玻璃,它的折射率接近1.5,同样会产生全反射。由于通过聚光的方法将大面积的太阳能集中到了一个小面积的集热装置上,就可以获得宝贵的中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可以获得中温,制造工艺简单,浇注成型即可,不用和其他光学镜片那样需要高精度研磨,成本低,不易锈蚀,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图。
图1是本发明横截面的形状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圆形立体形状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长方形立体形状结构图。
图中1.“V”字形状的一个边,2.“V”字形状的另一个边,3.集热装置,4.出水口,5.进水口,6.固定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的横截面结构图,所述聚光镜的横截面的形状为“V”字形状,由“V”字形状的一个边1和“V”字形状的另一个边2组成,中间有一集热装置3,集热装置3上有一出水口4和进水口5,下端有固定支架6,“V”字形状的两个边是由若干直角等腰三角形沿斜边方向一字排列形成。太阳光线垂直通过所述直角等腰三角形的其中一个边,在所述直角等腰三角形的斜边上产生全反射,在所述直角等腰三角形的另一个边出射,最后照射到集热装置3上。
附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其形状是以图1所述横截面的形状的对称轴为轴心,所述横截面的形状绕轴心旋转180°所得到的圆形立体形状。为了使圆形立体形状的宽口的方向一直正对太阳,固定支架6要安放在太阳能自动追光定日系统上。现在,太阳能自动追光定日系统的技术发展已经很成熟。
附图3是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其形状是以图1所述横截面的形状不变,将所述横截面沿所述横截面的高度方向延长生长,延长生长的距离为高所得到的长方形立体形状。图3中的集热装置3为长方形状,同理,为了使本发明一直正对太阳光方向进行长时间集热,固定支架6要安放在太阳能自动追光定日系统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门立山,未经门立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3836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