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矽肺的药物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38120.6 | 申请日: | 2013-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711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张玉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玉康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6 | 分类号: | A61K36/9066;A61P11/00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华杰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5112 | 代理人: | 杨雪梅 |
地址: | 541200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矽肺 药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具体是一种治疗矽肺的药物。
背景技术
矽肺是由于长期吸入石英粉尘所致的以肺部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是我国目前常见的且危害较为严重的职业病。矽肺的治疗是以治疗和预防各种并发症为主,防止并发症会延缓矽肺的进展。
常用西药有克矽平、汉防己甲素和铝制剂等,可延缓矽肺的进展,对矽肺有一定效果,但存在副作用。常用中药有川穹嗪、丹参酮注射液,银杏叶制剂、痰热清等。但是见效慢、效果不够明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矽肺的药物,该药物以中药为原料,具有扶正培本,活血行气、化瘀、清矽尘、清热化痰、清肺润燥、止咳平喘、提高机体免疫力,清除肺部矽尘,增加肺通气功能和改善肺纤维化进展的作用。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治疗矽肺的药物,由下列重量份的中药原料药制得:鱼腥草30-50、不出林20-30、川芎20-30、丹参20-30、浙贝10-20、桑白皮15-30、党参10-30、黄芪20-50、泽泻20-30、甘草10-20、当归10-20、熟地15-30、桃仁10-20、牛膝15-20、五味子10-20、赤芍10-20、防风10-15、瓜蒌皮15-30、三棱15-20、莪术15-20、杏仁10-20、桂枝10-15、丝瓜络10-20、沙参12-20、百合10-30、白芍15-20。
可将上述药物制成药剂学上的任何一种剂型,如片剂、丸剂、散剂、胶囊剂、汤剂等,本发明优选的剂型为汤剂。
将本发明药物制成汤剂的具体制备方法是:
将上述原料药按所述重量份洗净,加水没过药面,煎服。每日一剂,煎二次,分三次温服,每次服用约200毫升。
中医认为:矽肺是因粉尘毒物侵犯人体,浊气壅塞胸中、肺气不宣、肺络阻塞,淤滞凝积成结节。长期毒物吸入导致机体阴阳平衡失调,脏腑功能紊乱,气血不和。肺失宣降、肝失疏泄、肾不纳气、脾失健运聚湿生痰、心阳不振、气机不畅而诸证产生。石英粉尘属金石燥烈之品,郁于肺内可灼液为痰,又可化热伤阴。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喘咳迁延日久必损及于肾,肾精亏虚无以化出元气,气根不固则气难于归根,咳喘更甚,呼吸困难。
本发明原料药的功能:
鱼腥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
不出林:止咳化痰,祛风解毒,活血止痛。
川芎:用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丹参:味苦,微寒,具有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清心除烦,养血安神的功能。
浙贝:清热化痰;开郁散结。
桑白皮: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肺热咳喘,面目浮肿,小便不利等症。
党参: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的功效。
黄芪:有益气固表、敛汗固脱、托疮生肌、利水消肿之功效。
泽泻:利水渗湿;泄热通淋。
甘草: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脘腹等。
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
熟地:补血养阴,填精益髓。
桃仁: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
牛膝:补肝肾;强筋骨;活血通经;引火(血)下行;利尿通淋。
五味子: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
赤芍:行瘀,止痛,凉血,消肿。
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止痒。
瓜蒌皮:清化热痰,利气宽胸。用于痰热咳嗽,胸闷胁痛。
三棱:治疗气血结积、瘀血瘀滞。
莪术:行气破血,消积止痛。
杏仁: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桂枝: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散寒止痛。
丝瓜络:通络,活血,祛风。
沙参:清热养阴,润肺止咳。
百合:性微寒平,具有清火、润肺、安神的功效。
白芍: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
本发明中药原料药配伍合理,相辅相成,协同作用具有扶正培本,活血行气、化瘀、清矽尘、清热化痰、清肺润燥、止咳平喘、提高机体免疫力,清除肺部矽尘,增加肺通气功能和延缓肺纤维化进展的作用。用于因矽肺而引起的咳嗽、胸闷、胸痛、气短、乏力等,具有疗效明显、见效快、成本低、无副作用的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内容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玉康,未经张玉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3812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