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质点陶瓷/金属复合材料散热基板及制备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310037996.9 | 申请日: | 2013-01-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683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 发明(设计)人: | 张劲松;金鹏;许卫刚;曹小明;杨振明;田冲;付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襄阳新瑞源科技信息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F21V29/00 | 分类号: | F21V29/00;F21Y101/02 |
| 代理公司: | 襄阳中天信诚知识产权事务所 42218 | 代理人: | 何静月 |
| 地址: | 441000 湖北省襄樊市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质点 陶瓷 金属 复合材料 散热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型散热基板设计及制备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多质点陶瓷/金属复合材料散热基板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散热基板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力领域。以正在快速发展的半导体照明(LED)技术为例,LED灯具必须具有优异的散热能力,才能保证LED芯片长期保持其应有的发光效率,其节能效益材料得到最终保障。倒装型封装LED灯具的典型的散热过程如图1所示,1为LED芯片,2为倒装焊层,3为SiC或其它衬底片,4为固晶胶,5为散热基板,6为金丝引线,7为导热胶,8为铝散热器。从图中可以看出LED芯片工作时产生的热量经由芯片衬底传递到散热基板,再通过散热基板传递到散热器(或称热沉),最终通过散热器与空气的热交换将LED产生的热耗散到空气中。在此过程中,散热基板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理论上,该基板不仅要具有优异的导热性能,其膨胀系数还必须分别与芯片衬底和铝灯具(热沉)的膨胀系数匹配,方可使传热通路长期保持畅通,保障芯片正常工作。
然而,目前LED灯具使用的散热基板基本上都是铝基板,其热膨胀系数约为23′10-6,远高于芯片衬底的热膨胀系数(一般芯片的热膨胀系数低于8′10-6)。无论是采用固晶胶,还是采用金属钎焊方式连接芯片与基板,芯片衬底与铝基板之间存在的显著热膨胀系数差异,都会使芯片衬底与铝基板间的连接层承受较大的热应力。当该热应力超过连接层材料的破坏强度时,直接导致芯片衬底与铝基板分离。当热应力小于但接近连接层材料的破坏强度时,伴随LED灯具反复开、闭,连接层也会由于热疲劳发生破坏,最终导致芯片衬底与铝基板分离。芯片衬底与铝基板分离直接破坏传热通路,造成热量无法有效传递,使LED芯片超出其正常工作温度范围,造成LED发光率低、生命周期短、稳定性差等问题。换言之,铝散热基板与芯片衬底之间存在的热膨胀系数显著差异是现有LED灯使用寿命显著低于LED芯片正常工作寿命的一个主要原因。
为了克服铝散热基板与芯片衬底热膨胀系数差过大带来的上述问题,国际上相继发展了金属基复合材料基板和陶瓷基板,使LED散热基板形成了包括金属基板、金属基复合材料基板和陶瓷基板在内的三种基本材料体系。但鉴于以下分析,这些散热基板优缺点都和突出,均不符合理想散热基板的要求。
金属基板以铝或铜材为主,尽管存在因热膨胀系数差过大造成传热通路断路的问题,但因材料相对廉价、生产技术成熟、成本低等优点,仍在中低档LED产品中得到广泛使用。
陶瓷基板具有耐高温、电绝缘性能高、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低、热导率大、化学稳定性好、与功率元件衬底的热膨胀系数相近、线路对位精确度高等主要优点,被业界公认为导热与散热性能较佳材料,成为目前高功率LED散热所采用的方案。目前,实际生产和开发应用的陶瓷基板材料有Al2O3、AlN、SiC、BeO、BN、莫来石和玻璃陶瓷等。其中,BeO和SiC热导率很高,但BeO因具有毒性,应用范围小,故产量低;SiC因体积电阻较小、介电常数较大、介电损耗较高,不利于信号的传输,且成型工艺复杂、设备昂贵,故应用范围也很小;AlN陶瓷基板是新一代高性能陶瓷基片,具有很高的热导率(商品化的AlN基板热导率大于140W/m·k)、较低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以及和硅相匹配的热膨胀系数(4.4×10-6/K)等优点,但由于成本居高不下,一直没能大规模应用;Al2O3陶瓷基片虽然热导率不高(20W/m·K),但因其生产工艺相对简单、价格便宜,成为目前最广泛应用的陶瓷基板。
与金属基板相比,尽管陶瓷基板具有突出的优点,但其应用量远远小于金属基板,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除了陶瓷基板存在上述的个性问题外,与陶瓷基板存在的以下共性问题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第一,材质较脆,制成的基板面积较小,制造成本高;第二,陶瓷基板膨胀系数与金属散热器的热膨胀系数差异过大,受热时两者易产生变形失配,导致散热基板与散热器脱离,传热通路遭到破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襄阳新瑞源科技信息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未经襄阳新瑞源科技信息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3799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深井泵扬水管快速吊装装置
- 下一篇:背光模块及其导光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