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管材壁厚外圆砂带修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37631.6 | 申请日: | 2013-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720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黄云;杨俊峰;汤曹勇;罗小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重庆三磨海达磨床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21/02 | 分类号: | B24B21/02;B24B21/18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 50211 | 代理人: | 马良清 |
地址: | 400044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材 壁厚外圆砂带修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材壁厚外圆砂带修磨方法,用于检测并磨削管材外圆壁厚。
背景技术
管材从锆锭需经热挤压、机加工等工序最后加工成管坯成品,再由管坯成品经多道次Pilger轧制、热处理、除油及酸洗、机加工、无损检测等工序最终才制成成品。为了保证经多道次Pilger轧制这一重要工序后,管坯件到成品管规定的尺寸要求,必须将热挤压造成的壁厚不均测量出来,并通过机加工修磨将壁厚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若是在轧制过程中出现的锆管的壁厚不均匀性非常严重,会使降低管材的壁厚公差造成困难,从而使大量金属流于浪费,加重了
金属车削负担。
由于砂带磨削具有磨削、研磨和抛光等多重作用,磨削效率高,磨削表面质量好,磨削工艺灵活性大、适应性强等磨削加工性能,能够较容易地实现对锆管外表面的修磨和精整加工,因此,目前美国、日本等国家主要采用砂带磨削技术对管材外表面进行修磨处理。美国西屋公司在锆管壁厚修磨工序阶段先采用手动检测锆管壁厚分布情况并标记修磨次数和修磨位置,然后再在砂带磨床上手动控制修磨标记的地方。在中国,尽管应用砂带磨削技术的历史较长,但发 展迟缓,一直没有适用于管材壁厚修磨的自动砂带磨床。另外,国外许多生产厂家在管坯壁厚修磨加工时测厚和修磨等工序分别在不同的机床上实现,使得工序分散,机床费用较高,占地多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同时测量管材壁厚并且进行修磨的管材壁厚外圆砂带修磨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管材壁厚外圆砂带修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工件放在上料机构(A)上,上料机构包括底座(3)和设置在底座(3)上的多个“V”形托轮(4),所述“V”形托轮(4)沿底座(3)的长度方向布置,多个该“V”形托轮(4)由连接轴(57)同轴串连,且该连接轴(57)由安装在底座(3)上的送料电机(58)驱动;所述底座(3)上还设置有多个沿底座(3)长度方向并排布置的堆料架(5),多个该堆料架(5)靠近“V”形托轮(4)的一端均铰接在底座(3);所述底座(3)上还安装有横管(9),该横管(9)沿底座(3)长度方向布置,且该横管(9)通过轴承座(10)安装在底座(3)上;在所述横管(9)上并排固套有多个上料爪(8),每个该上料爪(8)与每个堆料架(5)和“V”形托轮(4)错开布置,且每个该上料爪(8)一端均位于两个“V”形托轮(4)之间,另一端均位于两个堆料架(5)之间;所述横管(9)上还连接有杠杆(12),该杠杆(12)的一端固套在横管(9)上,另一端与翻料气缸(11)的活塞杆顶端相铰接,所述翻料气缸(11)下端安装在 底座(3)上,该翻料气缸(11)的活塞杆竖向布置;加工时,将工件放置在翻料架(5)上靠近上料爪(8)的一端,并且倚靠在上料爪(8)上,然后驱动翻料气缸(11)的活塞下移使工件滑动到上料爪(8)上,再驱动翻料气缸(11)的活塞上移,由于上料爪(8)的中部铰接,工件沿上料爪(8)的上表面滑动到“V”形托轮(4)上,“V”形托轮(4)由送料电机(58)带动连接轴(57)转动旋转起来,旋转起来的“V”形托轮(4)带动工件平移,最后当工件离开上料机构后,上料爪(8)恢复到原来的位置,“V”形托轮(4)停止运动;
2)在所述上料机构(A)的一端端头处设置有床身(1),在床身(1)上安装有该辅助托轮机构(D),该辅助托轮机构(D)包括设置在床身(1)上的多个“V”形托轮(4),所述“V”形托轮(4)沿床身(1)的长度方向布置,多个该“V”形托轮(4)之间由中间轴同轴串连,且该中间轴与连接轴(57)同轴相连;所述床身(1)上还固定有导柱(13),且两根导柱(13)分别位于床身(1)长度方向的两端,两根导柱(13)上均活套有升降台(14),两个所述升降台(14)之间共同连接有横梁(15),该横梁(15)上沿长度方向并排安装有多个托轮组件(G),且该托轮组件(G)位于磨头机构的下方;所述横梁(15)的下方还设置有升降气缸(16),所述升降气缸(16)安装在床身(1)上,该升降气缸(16)的活塞杆竖向朝上与托轮组件(G)固定相连;工件从上料机构(A)的“V”形托轮(4)移动到床身的“V”形托轮(4)上,当工件移动到合适的位置时,升降气缸(16)向上托起横梁(15),从而带动横梁(15)上的托轮组件(G)上移,然后使托轮组件(G)托起工件上移,最后使工件停在指定 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重庆三磨海达磨床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大学;重庆三磨海达磨床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3763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全效炕连灶
- 下一篇:一种燃油气燃烧器的聚能炉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