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直流/交流转换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36897.9 | 申请日: | 2013-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785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苏银行;徐小勇;邹红伟;朱桃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欧姆尼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7/537 | 分类号: | H02M7/537;H02M3/335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范晴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流 交流 转换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气转换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直流/交流转换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技术应用在大范围输入电压的直流/交流转换装置的架构,如图1所示,此直流/交流转换系统包括第一级升压电路,第二级直流/直流转换器,以及第三级直流/交流转换器。
其中第一级升压电路由直流输入源,电感,晶体管开关,二极管以及电容所组成。第一级升压电路是经由晶体管开关作脉冲宽度调变而达到推升至输出端所需的电压大小以及稳压的作用。
第二级直流/直流转换器转接于第一级升压电路的输出端。其包括一次侧控制电路控制四个开关管,电压转换装变压器以及二次侧控制电路控制中的四个开关管。
第二级直流/直流转换器是接收由第一级升压电路所推升的直流电压源并且经由一次侧控制电路四个中晶体管开关的导通或关闭,将第一级升压电路所输出的电压值传送至电压转换高频变压器的一次侧,并且经由电压转换高频变压器将所接收的电压传送至由四个二极管组成的整流器中,再将所接收的电压传输至其后的电感以及电容所组成的滤波器并且输出至第三级直流/交流转换器。
接着第三级直流/交流转换器转接于第二级直流/直流转换器的输出端。是由四个晶体管开关,电感,以及电容所组成。经由四个晶体管开关的切换动作以及由电感与电容所组成的滤波器接收的直流电压源转换成为交流电压源输出至负载端。
现有技术中大范围输入电压的直流/交流转换装置的使用,必须将输入的直流电压源经由第一级的电压推升电路升压至最大值并且稳压,然后传输到第二级的直流/直流转换器做转换。再经由电压转换装置传输到第三级直流/交流转换器,将所接收的直流电源转换成为交流电源,供应负载所需的交流电源。
综合以上所述,在现有技术中大范围输入电压的直流/交流转换装置的使用上,有以下缺点:
1. 不论输出端所需的交流输出源是高电压还是低电压,在第一级的升压电路中都必须将输入直流源升至最高电压。如此一来,元件就必须在高电压的状况下切换操作,因此将造成能量的浪费。
2. 因其需要经过三级架构的转换,造成能量转换间的损失变大而转换效率不佳。
3. 需采用两组大储能电容,成本提高不符舍经济上的考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直流/交流转换系统,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将输入直流电压调整成符合输出所需电压并且稳压,同时使输入电压的范围更宽容量更大,可以有效减少直流/交流转换系统在切换时的损失,并省略一级大储能电容的使用,达到减少成本以及提高转换效率,从而更加实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直流/交流转换系统,通过直流/交流转换模块将直流输入源转换成交流输出源,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升压模块、直流/交流转换模块和反馈模块,所述升压模块即交错BOOST升电路,该交错BOOST升电路接收输入源的直流输入电压,所述直流/交流转换模块接收升压模块的输出电压,并将该电压转化为要输出的交流输出源,当输入源的直流电压足以供应输出的交流源时,所述交错BOOST升电路不工作,当输入源的直流电压不足交流输出源所需时,所述交错BOOST升电路开始工作,从而提高由升压模块所输出的直流电压。所述反馈模块根据直流/交流转换模块的输出与预设值的值,决定升压模块所需提供的电压值。该交错BOOST升电路的特点是,可以容纳更大的电流,减少了元器件的应力和损耗,使电感的体积大大减小,使输入电压的范围更宽。
优选的,所述交错BOOST升电路中的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的一端与直流输入源负极端相接,另一端分别与第一电感、第二电感相接,所述第一电感、第二电感与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相连的一端分别并联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的正极端,另一端与直流输入源的正极端相接。
优选的,所述交错BOOST升电路中的第一电容正极端与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的负极端相接,第一电容负极端与直流输入源负极端相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欧姆尼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欧姆尼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3689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吸纸装置上压力调节装置
- 下一篇:预制混凝土构件用堆码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