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环烃取代的硅烷化合物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36251.0 | 申请日: | 2013-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652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徐人威;朱博超;王雄;韩晓昱;任峰;刘义;贾军纪;朱雅杰;刘超伟;付含琦;孙世林;任美红;白竞冰;白虹;姜立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F7/18 | 分类号: | C07F7/18;C08F110/06;C08F4/649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3 | 代理人: | 李琰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环烃 取代 硅烷 化合物 及其 应用 | ||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环烃取代的硅烷化合物及其应用,具体涉及双环烃取代的硅烷化合物及其在丙烯聚合上的应用。
发明背景
当前,聚丙烯工业用Ziegler-Natta催化剂为氯化镁负载的Ti活性组分,含有内给电子体,如邻苯二甲酸二酯等。这种催化剂固体颗粒需要使用烷基铝活化,将Ti组分变为具有催化活性的组分。在烷基铝活化Ti的同时,烷基铝会和内给电子体作用,使内给电子体和Ti失去作用,造成Ti活性中心的体积效应和位阻效应不适合制备高等规度的聚丙烯,催化剂的活性也会有所降低。这种情况下,如果在催化体系中加入特定结构的硅烷类外给电子体化合物,不但可以阻止烷基铝对内给电子体产生的负面作用,还可使催化剂的定向性能得到补充或提高。
目前,工业上最常用的硅烷类外给电子体化合物有双环戊基二甲氧基硅烷,二异丙基二甲氧基硅烷,二异丁基二甲氧基硅烷,环己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外给电子体与Ziegler-Natta催化剂配合后可以制备出高等规度的聚丙烯。但从上述硅烷给电子体的结构和立体定向能力来看,设计开发更合适的硅烷化合物,进一步提高聚丙烯的等规度,获得综合性能更佳的聚丙烯,仍有许多创新性工作可做。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环烃取代的硅烷化合物,化合物具有通式(I)所示的结构:
其中,n为0或1;R1,R2是相同或不同的C1-C6直链或支链烷基,优选甲基或乙基;R3是C1-C6直链或支链烷基,C3-C7环烷基或双环[1,1,1]戊烷,优选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叔丁基、环戊基,环己基或双环[1,1,1]戊烷。
所述双环烃取代的硅烷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将卤素取代的双环[1,1,1]戊烷(式(II))和镁反应制备成格氏试剂,再与式(III)所述的硅烷化合物反应制备而成。
式(II)中X为卤素;式(III)中n为0或1;R1,R2,R4是相同或不同的C1-C6直链或支链烷基,R3是直链或支链C1-C6烷基,C3-C7环烷基,或双环[1,1,1]戊烷。
式(II)化合物和镁的摩尔比例为1:1~1.5,式(II)和式(III)化合物的摩尔比例为1:0.3~1.2;反应所用溶剂为干燥的四氢呋喃、乙醚、甲基叔丁基醚等醚类溶剂;反应温度10~120℃;反应所用的镁为镁粉或镁条。
本发明的所述的硅烷化合物特别适合与包含下述组成的Ziegler-Natta催化剂接触;
1)钛化合物;
2)卤化镁化合物;
3)内给电子体化合物;
4)烷基铝。
其中,内给电子体化合物可以是任何已知的聚丙烯催化剂用内给电子体,优选二醚类化合物、二酯类化合物,特别优选邻苯二甲酸二烷基酯类化合物。内给电子体化合物的制备可以采用已知的各种方法,本发明不做特别的限定。
硅烷化合物和Ti的摩尔比1:1-50,烷基铝与硅烷化合物的摩尔比1:10-500,由此组成的催化体系用于丙烯聚合可获得高活性,可制备得到高等规度聚丙烯。
具体实施方式
测试方法:
聚丙烯的熔体流动速率:按照测试标准ASTM D1238测定,实验条件为2.16Kg,230℃。
聚丙烯的等规度:通过沸腾庚烷抽提6h测定。
硅烷化合物的制备:
实施例1双环[1,1,1]戊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制备
将1mol的1-氯代双环[1,1,1]戊烷和1.1mol镁粉以及500ml干燥的四氢呋喃混合,加热回流2h,冷却到室温,在1h内滴加1mol甲基三甲氧基硅烷,回流反应4h,降至室温。反应结束后,过滤固体,分馏得到双环[1,1,1]戊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共0.82mol。质谱(FD谱)分子离子峰:172.09。核磁:1H NMR(CDCl/TMS,300MHz)δ(ppm):0.14(s,3H,CH3),1.75-2.05(m,7H,双环[1,1,1]戊基),3.50(s,6H,2OCH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3625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指上光电鼠标
- 下一篇:一种基于移动平面的键盘及应用该键盘的输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