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学树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35943.3 | 申请日: | 2013-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309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曹根庭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学院 |
主分类号: | C08G18/76 | 分类号: | C08G18/76;C08G18/73;C08G18/38;G02B1/04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袁忠卫 |
地址: | 31600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学 树脂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学树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光学生产行业在中国迅速发展,特别是光学镜片成为国内一个新型的行业,而原有冷加工的无机材料渐被热成型的高分子材料所替代。热固型高分子光学树脂材料国内行业起步晚,工艺技术起点低,大部分生产厂从国外进口光学树脂单体进行聚合加工,对国外的原料供应依赖性大。近年来国内制造厂商意识到原料的重要性,纷纷开始研制光学树脂材料,取得了可观的成果,高折射光学树脂材料的研制在国内刚起步,且研制的材料属于亚克力(甲基丙烯酸)系列。亚克力树脂材料光学制品,折射率在1.54~1.60,热阻性、染色性、抗冲击性及抗色散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具有高折射强度和抗冲击性好的光学树脂材料。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具有高折射强度和抗冲击性好的光学树脂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光学树脂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组分A和组分B;
其中,所述的组分A:
在5~15℃密封条件下,把二异氰酸已酯与带苯环的多元异氰酸酯基化合物混合搅拌均匀后,充氮气密封保存,制得A组分;
A组分中二异氰酸己酯的重量含量为44~56%,带苯环的多元异氰酸酯基化合物的重量含量为56~44%;
所述的组分B:
在5~15℃密封条件下,把季戊四醇四-3-巯基丙酸酯和2,3-二巯乙基丙硫醇混合,缓慢搅拌2小时,充氮气密封保存,制得B组分;
较好的,所述的带苯环的多元异氰酸酯基化合物选自1,3-双(异氰酸甲酯基)苯和/或4,4′-亚甲基-双(异氰酸苯酯)。
作为改进,所述组分A中还含有1.0~4.0wt%的苯并三唑类紫外线吸收剂,优选UV31或UV928,500~700ppm的兰色剂(plast blue)和作为脱模剂的10-500ppm的酸性磷酸酯;所述紫外线吸收剂和所述兰色剂的用量以二异氰酸已酯和带苯环的多元异氰酸酯基化合物的混合物总量为基准。
上述光学树脂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的A组分和B组分按重量配比为40~50:60~50的比例混合并加入催化剂,搅拌均匀后注入到模具中,在模具中固化成型,即得到光学树脂;
其中,将作为上述光学材料用聚合性组合物的异氰酸酯化合物类及活性氢化合物类的混合物固化成型时所需的催化剂为二烷基二氯化锡;优选烷基中碳原子数为1-4的二烷基二氯化锡,如二甲基二氯化锡、二丁基二氯化锡;
异氰酸酯类化合物有着较高的折射率,硫分子、氮分子及多元(硫)醇的增加,分子中共轭体系都能提高化合物的折射率。本发明把A组分(异氰酸酯类),B组分(多元(硫)醇在特定条件下,分开配制成两组分的高折射光学树脂单体材料,这种材料按一定比例在催化剂作用下,注入特定的模具中固化成型后,即可得到高折射率强抗冲击光学树脂制品。本发明方法制备工艺简单,过程的可控性及重复性好,反应条件温和,无污染,低成本,制成的产品抗冲击性能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制备的光学树脂折射率折射率在1.60~1.67之间,折射率高,抗冲击性能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下述实施例的制备方法如下:
配制组分A:
在密封性能好的搅拌釜中,水浴保温在5~15℃,加入44~56%的二异氰酸己酯,密封搅拌,边搅拌边加入56~44%带苯环的多元异氰酸酯基化合物混合搅拌均匀,以上述两种化合物总量100%为基数,作为标准配方,再添加市售的1.0~4.0%的苯并三唑类紫外线吸收剂(UV31),市售的500ppm~700ppm的兰色剂(Plast Blue)和10-500ppm酸性磷酸酯充分溶解混合均匀后得一淡兰色透明液体,充氮气密封保存,制得组分A。组分A的折射率nd(20℃)1.511~1.532,粘度(25℃)为9~13mpa-s,密度(25℃)为1.05~1.10g/cm3。
配制组分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学院,未经浙江海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3594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相对误差电压检测电路
- 下一篇:用于浪涌测试的冲击电流发生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