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Pt-Pt键的炔基吡啶化合物荧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35490.4 | 申请日: | 2013-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138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2 |
发明(设计)人: | 赵亚云;李星;洪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K11/06 | 分类号: | C09K11/06;C07F15/00 |
代理公司: | 宁波奥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6 | 代理人: | 程晓明 |
地址: | 31521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pt 吡啶 化合物 荧光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荧光材料,尤其是涉及一种含Pt-Pt键的炔基吡啶化合物荧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荧光材料是一种能够将外部提供的能量转变为光的材料,广泛用作转换至人眼能够看到可见光的物质,成为照明、显示领域中重要的支撑材料。早在1575年,有人就在太阳光下观察到菲律宾紫檀木切片的黄色水溶液呈现天蓝色。1852年,G.G.斯托克斯用分光光度计观察奎宁和叶绿素溶液时,发现它们所发出的光的波长比入射光的波长稍长,由此判明这种现象是由于物质吸收了光能并重新发出不同波长的光线,而不是由于光的漫射作用引起的,斯托克斯称这种光为荧光。随着对荧光物质的研究日益活跃,新的荧光材料不断涌现,在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荧光材料分无机荧光材料和有机荧光材料。无机荧光材料的代表为稀土离子发光及稀土荧光材料,其优点是吸收能力强,转换率高,稀土配合物中心离子的窄带发射有利于全色显示,且物理化学性质稳定,为高科技领域特别是信息通讯领域提供了性能优越的发光材料。目前,常见的无机荧光材料是以碱土金属的硫化物(如ZnS、CaS)铝酸盐(SrAl2O4,CaAl2O4,BaAl2O4)等作为发光基质,以稀土镧系元素[铕(Eu)、钐(Sm)、铒(Er)、钕(Nd)等]作为激活剂和助激活剂。有机荧光材料根据不同的分子结构可分为:(1)有机小分子发光材料;(2)有机高分子发光材料;(3)有机配合物发光材料。这些发光材料无论在发光机理、物理化学性能上,还是在应用上都有各自的特点。有机小分子发光材料种类繁多,它们多带有共轭杂环及各种生色团,结构易于调整,通过引入烯键、苯环等不饱和基团及各种生色团来改变其共轭长度,从而使化合物的光电性质发生变化。如恶二唑及其衍生物类、三唑及其衍生物类和吡唑啉衍生物等有机荧光材料,广泛应用于光学电子器件、DNA诊断、光化学传感器、染料、荧光增白剂等。目前所研究的有机高分子发光材料主要是共轭高聚物,如聚苯、聚芴、聚咔唑等。
近年来研究发现具有光学活性的金属离子与有机配体组合而成的金属有机配合物具有良好的发光性能,许多配体分子在自由状态下不发光或发光很弱,形成配合物后转变成强发光物质,如8-羟基喹啉几乎可以认为不发荧光,在其与Al3+配位之后形成的8-羟基喹啉铝就具有很好的荧光性能。该类研究对于荧光材料的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也将为荧光材料的发展提供一个更大的平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良好的蓝光发射性能的含Pt-Pt键的炔基吡啶化合物荧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含Pt-Pt键的炔基吡啶化合物荧光材料,该荧光材料是一种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含Pt-Pt键的炔基吡啶铂化合物,其分子式为C64H52N2P4Pt2,晶系为单斜,空间群为P21/n,晶胞参数α=γ=90°,β=114.4550°,铂离子为平面四方形配位模式。
一种含Pt-Pt键的炔基吡啶化合物荧光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4-乙炔基吡啶盐酸盐和叔丁醇钾以摩尔比1:1~5的比例混合于反应装置中,再向其中加入脱氧干燥的甲醇,搅拌使4-乙炔基吡啶盐酸盐和叔丁醇钾溶解;
2)将1,2-双(二苯基膦)甲烷氯化铂加入上述反应装置中,1,2-双(二苯基膦)甲烷氯化铂与上述4-乙炔基吡啶盐酸盐的摩尔比为0.5~0.2:1,得到悬浊液;
3)将悬浊液在暗处于室温下搅拌反应2~10h;
4)反应结束后,过滤,然后用甲醇洗涤沉淀物数次,得到固体物质;
5)将得到的固体物质溶解于二氯甲烷中,过滤以滤出不溶物,再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正己烷,析出淡黄色沉淀物,过滤后将沉淀物用乙醚洗涤数次,过滤,自然风干后得到粉末状固体,即为所述的含Pt-Pt键的炔基吡啶铂化合物,经测定,该炔基吡啶铂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64H52N2P4Pt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大学,未经宁波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3549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