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乘客输送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35190.6 | 申请日: | 2013-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037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园部圭一;宇津宫博文;茂木一也;生沼健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B66B23/00 | 分类号: | B66B23/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刘建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乘客 输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以自动扶梯和电动通道为代表的乘客输送装置的设置。
背景技术
例如有时需要对乘客输送装置进行翻新(renewal),也就是将陈旧的原有的乘客输送装置拆除,并且在相同的场所设置新的乘客输送装置。作为翻新方法,已知有当拆除原有的乘客输送装置时,不拆除而保留其主体框架(以下称为“原有主体框架”),并且在原有主体框架内安装乘客输送装置主体(以下称为“新设输送装置主体”)的方法。采用该方法时,具有乘客输送装置的安装作业性优异以及能够节约成本等优点。
在将新设输送装置主体安装到原有主体框架内时,已知有如下的方法:将新设输送装置主体分割成位于上部楼层侧的上部框架、位于下部楼层侧的下部框架以及位于上部框架和下部框架之间的中间部框架,并且利用原有主体框架将上述框架依次搬入其内部(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作为将框架搬出搬入的方法,已知有如下的方法:将上部框架和下部框架分别分割成水平单元框架和弯曲单元框架这两个部分,并且进一步将中间部框架分割成多个单元框架,从而使用搬运装置对上述单元框架进行搬出搬入(参照专利文献2和3)。
另外,作为乘客输送装置的翻新方法,已知有如下的方法:将安装有各种部件的内侧桁架分割成位于上部楼层侧的上部框架、位于下部楼层侧的下部框架以及位于上部框架和下部框架之间的中间部框架,并且进一步将中间部框架分割成多个单元框架,从而以可拆卸的方法将上述框架安装在主体框架内侧(参照专利文献4)。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3072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9-4033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0-63066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9-184771号公报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可是,当采用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4所公开的方法时,在有些建筑物内因搬入通道和搬入口的限制,无法充分确保将安装在原有主体框架内的新设输送装置主体的新设框架搬入所需的空间,从而有时无法对乘客输送装置进行翻新。尤其是设置在地铁等的车站内的乘客输送装置,由于搬入空间的限制条件严格(例如搬入空间窄小),所以在翻新时难以采用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4的方法。
另外,当采用专利文献2和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方法时,由于将构成安装在原有主体框架内的新设输送装置主体的多个框架中的上部框架分割成不包括倾斜部的水平单元框架和包括倾斜部的弯曲单元框架这两个部分,所以在车站等搬入空间有限的场所经常会发生无法将上述单元框架搬入现场的情况。尤其是由于驱动装置和终端齿轮等用于驱动和控制的多种部件通常都组装在水平单元框架内,所以难以将水平单元框架设置成容易进行搬运的大小和重量。
以上的问题不仅在乘客输送装置的翻新时存在,而且在设置新的主体框架并将新设输送装置主体安装在该主体框架内以新建乘客输送装置时也存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方便地搬入乘客输送装置的主体。
解决方案
本发明的乘客输送装置具有主体框架和设置在主体框架内部的多个构成部件。主体框架由在其长边方向上以可分离的方式连结的多个框架构成。多个框架包括设置在长边方向的一端侧的第一框架、设置在长边方向的另一端侧的第二框架以及设置在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之间的一个以上的第三框架。第一框架由在其长边方向上以可分离的方式连结的两个以上的单元框架构成。上述两个以上的单元框架包括安装有驱动装置和控制面板作为构成部件的第一单元框架和安装有终端齿轮和导轨作为所述构成部件的第二单元框架,在第一单元框架内的驱动装置和第二单元框架内的终端齿轮上卷绕有链条。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方便地搬入乘客输送装置的主体。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乘客输送装置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2是图1的B-B剖视图。
图3是表示图1的上部框架的详细结构的侧视图。
图4是说明图3的上部框架分离成多个单元框架时的状态的图。
图5是表示图1的下部框架的详细结构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3519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