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肢体康复训练的难度调节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034833.5 | 申请日: | 2013-01-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06343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23 |
| 发明(设计)人: | 宋嵘;李宇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6F19/00 | 分类号: | G06F19/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王会龙 |
| 地址: | 510275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肢体 康复训练 难度 调节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肢体康复训练的难度调节方法。
背景技术
脑卒中是医学上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它分为两种类型: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角歪斜、语言不利而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
在很多国家,脑卒中是致死的第二或第三原因以及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幸存的中风患者中,有大约60%的患者存在运动功能缺失,其中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占总人数的55%到75%。有研究表明,如果受损肢体长期的不进行恢复训练,运动功能将会进一步下降,而通过针对特定关节及其相关肌肉进行重复和集中的训练,可以重塑大脑神经通路,提升对肌肉的控制能力,进而恢复运动功能,而选择患者最大的运动等级可提升这一效应。
脑卒中后的康复训练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治疗师与患者一对一手动互动。如何减轻治疗师作业负担,促使患者长期坚持训练,增加训练效率以及更加客观科学的评估患者康复状况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借助其他一些技术,例如计算机相关技术,辅助康复训练为中风患者运动功能康复提供了一些新的尝试。自1999年MIT的Holden等使用计算机技术构建出虚拟环境,首先将之引入康复以来,众多学者利用运动传感器、数据手套、运动捕捉系统等设备大量的论证了计算机技术辅助康复训练的有效性,但其仍需有改进的地方。
在研究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过程中,本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的缺点:
现有的康复训练系统,针对不同的患者采用统一难度标准,实际上不同患者的患病情况、运动功能受损程度并不相同,这将导致参与训练的患者可能与训练的难度不相匹配,甚至可能由于训练难度太高无法完成任务,由此产生挫败感,或者训练难度太低,缺乏成就感,从而失去训练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康复的效率和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肢体康复训练的难度调节方法,应用该技术方案可以针对不同的患者采用不同的难度等级标准,调节康复训练的难度等级以确定患者采用的合适的等级难度,提高不同患病程度患者的康复效率和康复效果,提高患者训练的积极性。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肢体康复训练的难度调节方法,其步骤包括:
A、采集患者的肢体运动学信息或游戏游戏分值,并预先根据运动学信息或游戏分值划分难度等级等级将各难度等级设定相应的最低要求分值以及最高要求分值,和确定患者运动难度;
其中,采集患者的肢体运动学信息或游戏分值可按照FITTS定律计算所述肢体运动学信息,确定归一化运动难度等级、完成不同难度等级训练所需的时间以及完成训练任务的训练周期;具体为
根据FITTS定律计算出难度等级和完成不同难度等级训练所需的时间,其公式为:
T=a+blog2(1+D/A)
其中,T为完成当前难度等级任务所需的时间,同时为难度等级;D为运动初始位置与终止位置之间的距离;A为目标物体大小;a为截距;b为斜率;
假定触点大小固定,令难度等级随着肢体运动距离变远而增加,假定肢体自然垂直为肢体初始位置,获得最小难度等级,肢体向上抬起至垂直水平面为肢体终止位置,获得最大难度等级,根据个人肢体长度,归一化难度等级到0-1内;
将归一化难度等级0-1内的难度等级均分为n个等级,对应获得n个空间范围,令触点首先出现在最小难度等级的位置;
若当前难度等级的触点在当前难度等级运动完成所设定的时间内被触碰到,判断则训练任务完成,所设定的时间可根据FITTS定律公式计算,例如可以为计算值的2至3倍。
其中,确定截距a和斜率b,具体的
令患者进行一次自主运动,确定患者依靠自身能力获取的肢体运动范围,在肢体运动范围对应的虚拟环境内,随机得出n个坐标位置,并计算肢体初始位置与肢体终止位置的坐标点的距离,分别记为D1、D2、…Dn,若触点的大小为A,令所述触点随机选择在设定坐标位置出现;
所述触点随机选择设定坐标位置中的任意一个,当患者的肢体触碰到所述触点时,记录患者每次触碰所述触点时的运动所需时间,记为T;
每个坐标位置分别出现所述触点的次数为n次,计算得出各设定坐标点分别进行触点运动的运动所需时间的平均时间,分别记为T1、T2、…Tn;
可根据n个坐标位置以及得到的时间联立方程,通过最小二乘法计算得出截距a与斜率b的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3483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G06F 电数字数据处理
G06F19-00 专门适用于特定应用的数字计算或数据处理的设备或方法
G06F19-10 .生物信息学,即计算分子生物学中的遗传或蛋白质相关的数据处理方法或系统
G06F19-12 ..用于系统生物学的建模或仿真,例如:概率模型或动态模型,遗传基因管理网络,蛋白质交互作用网络或新陈代谢作用网络
G06F19-14 ..用于发展或进化的,例如:进化的保存区域决定或进化树结构
G06F19-16 ..用于分子结构的,例如:结构排序,结构或功能关系,蛋白质折叠,结构域拓扑,用结构数据的药靶,涉及二维或三维结构的
G06F19-18 ..用于功能性基因组学或蛋白质组学的,例如:基因型–表型关联,不均衡连接,种群遗传学,结合位置鉴定,变异发生,基因型或染色体组的注释,蛋白质相互作用或蛋白质核酸的相互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