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萃取分离In和Fe、Zn的微流体萃取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034791.5 申请日: 2013-01-30
公开(公告)号: CN103060559A 公开(公告)日: 2013-04-24
发明(设计)人: 巨少华;魏亚乾;彭金辉;张利波;代林琴;张利华;郭战永 申请(专利权)人: 昆明理工大学
主分类号: C22B3/26 分类号: C22B3/26;C22B3/02;C22B58/0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650093 云*** 国省代码: 云南;5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萃取 分离 in fe zn 流体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微反应器系统对有价金属进行萃取的方法,属于微流体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湿法冶金的萃取分离过程可以直接从溶液中将多种金属离子进行分离提纯,避免了沉淀、结晶或还原等分离过程产生废渣、以及溶液到渣再到溶液的繁多工序,是冶金溶液体系分离净化的关键手段。但传统萃取过程仍然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a、萃取剂耗量大

由于萃取、反萃时间相对较长,往往需要多级甚至十多级萃取,为了适应萃取传质要求,萃取剂用量大。另外,萃取剂与空气接触面积大,受环境温度的影响大,挥发严重,高能搅拌过程的剪切力可能会破坏萃取剂分子结构和引起温升等问题。

b、共萃严重,萃取效率低

在强混合条件下,主金属离子和杂质金属离子的共萃严重,萃取的选择性差,导致萃取之后还需多级洗涤和反萃。如用P204萃取分离Ni、Co过程中由于存在萃Co时Fe、Zn、Mn和Cu的共萃,而使整个萃取级数达到18级以上,再如用P204萃取分离In过程中由于出现Fe、Zn、Sb、Bi和Cl等的共萃问题,使得整个萃取级数达到14级以上。这大大增加了投资成本,降低了萃取效率。

c、易出现乳化现象

关于铟萃取过程中产生乳化的机理,目前国内外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很多预防措施。但到目前为止,乳化现象并不能很好的避免。究其原因,是由于对于存在有颗粒、某种金属离子或是包含表面活性剂的复杂溶液体系,由于常规萃取的高能混合使得萃取过程进行的很充分和迅速,但在相分离过程中,由于稳定性粒子(如颗粒胶体)吸附在乳化液颗粒的液-液界面上成为稳定的保护层,使得两相液滴聚结速率变得非常缓慢甚至完全停止,而从界面上移开一个颗粒所需的能量是很大的。这也就是破乳困难和需要输入大量能量的根本原因。

d、火灾隐患大

由于萃取过程时间较长,需要建成体积较大的搅拌槽和澄清池,整个萃取过程要占据很大的地方。而且有机相大面积暴露在空气中,使得火灾隐患较大。近年来,我国大型冶炼厂就发生了多起萃取车间失火事故,一些小型的冶炼厂的萃取工序也频发火灾事故。

因此,常规萃取的这些局限性亟待解决,而密闭、高效的萃取设备的开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

利用微反应器系统的高效、低耗、安全等特点来改造传统冶金产业的低效高耗单元过程如萃取、换热和混合等,有可能开发出新的节能工艺过程,从而推动冶金行业的产业升级。

由于微反应器的有效通道或腔室的物理尺寸缩小到微米甚至纳米级别,使得流体物理量如温度、压力、浓度和密度等的梯度急剧增加,导致传热传质推动力的大大增加,可使传热系数提高一个数量级而传质反应时间降低一个数量级。由此带来的优势还表现在:由于反应速度的提高,反应设备以及反应体系可大大缩减,使得反应过程的安全性大大提高,用地投资大大节约,材料消耗大大减少;对于原料、反应过程或产物存在毒性的反应,可通过采用分区域小型的分布式生产方式,从而避免有毒有害原料产品运输的风险;其处理能力可以通过增加功能单元的数目(Numbering-up)来提高,而不需要逐级放大反应设备。目前先进的微制造技术正在促进微反应器的快速发展,这一领域中的焦点都大量集中在不相溶的液-液两相萃取分离的扩散传质的研究。

在微流体领域,溶剂萃取是非常高效的,因为它具有能提供很高的比表面积和短的扩散距离的特征。有利于降低扩散的路径长度及增加两相界面的传质速率,从而提高化学反应速率。此外,层流控制下的相传质可以避免乳化发生。通过“数量叠加”Numbering-up(例如并行处理)技术为微流体工艺过程产量的增加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这也使得批量操作(混合/反应/分离)能够连续进行。因此,在微量化学体系下,可以同时达到简化工艺流程防止乳化产生和缩短反应时间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传统溶剂萃取铟的萃取效率低、溶液易乳化、铟与铁、锌等杂质分离困难,对环境污染严重,危险性高等缺点,提供一种萃取分离In和Fe、Zn的微流体萃取方法,是一种高效、安全、无污染、分离率高的新方法。

本发明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萃取分离In和Fe、Zn的微流体萃取方法,经过下列各步骤:

(1)将含铟、铁、锌的硫酸体系溶液作为水相、经溶剂油稀释的P204萃取剂作为有机相分别通入两台流量泵内,流量泵的出口端连接微反应器入口;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3479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